商报讯(记者 鲁威)6月19日,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在渔山列岛至檀头山海域发现含短裸甲藻(含神经性贝毒)和具刺膝沟藻(无毒)的赤潮,面积约380平方公里,呈片状分布,水体颜色为黑褐色。 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于昨日12时启动赤潮Ⅲ级应急响应。昨日下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派出专家组赶赴我市指导工作。 目前,市渔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正在开展赤潮及生物的持续跟踪监(检)测,并邀请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协助开展工作;象山已经临时关闭该区域的贝类采捕,并告知沿岸养殖户加强防范。被关闭区何时开放,将根据监测结果再做决定。 赤潮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有毒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近几年宁波海域极少发生赤潮,已有10多年未出现过有毒赤潮。”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说,这次有毒赤潮的发生与天气有关,最近宁波正值梅雨季节,闷热的天气非常容易导致有毒藻类滋生,不过这次赤潮的面积不算大。 此外,记者从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宁波各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加强了对贝类的抽检,截至昨日,宁波市场上未发现毒贝。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市民,购买贝类等水产品,应选择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区域的贝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