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鲁威)近日,象山渔山岛出现有毒赤潮引起市民关注。昨天,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南韭山西部海域的赤潮面积已经低于20平方公里,水体颜色呈浅褐色;渔山列岛至檀头山海域的赤潮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相对前几天已大大缩小,水体颜色呈浅褐色。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对渔山和南韭山赤潮发生海域进行跟踪监测,现场未发现鱼贝类死亡现象。两个海域的赤潮优势种较前几天均有变化,优势种均转为米氏凯伦藻(有害),之前的优势种裸甲藻属(有毒)的密度已低于赤潮发生基准密度。 据专家介绍,米氏凯伦藻是我国海域常见的赤潮甲藻,能分泌溶血性毒素和鱼毒素,其毒性较短裸甲藻属要低。 宁波市渔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出具了赤潮区域的8个批次海水贝类检测结果:腹泻性贝类毒素和神经性贝类毒素均未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除佛手有微量(不到国家限值标准的十分之一)检出外,其余生物样中均未检出。 相关专家预测,按照目前的速度来看,赤潮或将在下周消退。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对赤潮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