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鲁威 通讯员 刘御芳)昨天,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信息显示,6月27日象山港海域赤潮消亡,南韭山西南方向赤潮面积减小至5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依旧为米氏凯伦藻(有毒)但密度较前几日有所减少,从综合监测指标情况判断,赤潮处于消亡阶段。截至目前,本次赤潮发生区域未发现鱼贝类等死亡事故,我市也未发生食用贝类等水产品中毒的现象。 据了解,19日至24日赤潮影响区域内抽检的贝类等水产品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制。根据相关监(检)测结果和专家组咨询意见,宁波市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于6月25日14:00时起终止此次赤潮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6月25日和26日,我市渔业检测专家还采集来自赤潮区域(渔山列岛大小白礁)的10个批次共10份生物样品,均未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等。鉴于宁波海域有害赤潮虽然面积持续减小,但依旧没有完全消亡,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组织开展对本次赤潮的跟踪监(检)测。同时依托宁波海域生态浮标数据及渔民等志愿者的监测监视成果,动态关注宁波海域赤潮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