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第一次买银行理财产品 目标可以制定为本金不亏损 陈阳 男 毕业3年 理财最重要的是,别把本金理没了。我属于那种不贪心的。 我毕业第一年就攒了50000元。当我的工资卡上出现这个数字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但发现身边朋友们的理财方式后,又特后悔,这一年,我多出来的钱就一直放在工资卡上,仿佛就为了那一个50000的数字,一直拿着超低的活期利息。 我曾有个误区,以为钱得多到一定程度才能理财,比如银行理财,最少要5万元才能买吧。但是后来了解到货币基金,不得了!2015年5月,那时余额宝有4%多的收益,活期收益才0.35%。 我意识到,钱多钱少都可以理财,勿以钱小而不为。第二年,我把头一年攒下的5万元买了银行理财产品。然后开始把闲钱投资于基金。当时我一个月收入在6000多元。刨去固定生活开支3000多元后,大约还剩3000元。由于我用5万元买了理财产品,居然成为一家银行的贵宾客户,有理财经理建议我做一个基金定投。她推荐的是股票型基金,每个月投1000元。我回去查了查,觉得风险有点大。主要是我对股市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最后我折中了一下每个月投500元。另外多余下来的钱放在货币类基金当中,开始只知道余额宝,后来也买其它的像京东小金库、微信理财通等。攒到一定金额,会去买期限更长一些的网络理财产品。我并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攒钱到了一定金额,我还是以买中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主。 经验 平时多看看理财资讯,能了解一些理财信息,逛理财论坛也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理财知识。对于理财小白来说,理财目标可以制定为本金不亏损,在本金不亏损的基础上维持较低收益,抵抗通货膨胀。懂得少的时候宁可少赚点也不要背负自己都弄不明白的风险。 记者 周静 崔凌琳 E 第一次买股,赚了200多元 炒股十多年,我还是不大懂股票 方博 男 80后 我是2006年年初入市的,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包钢股份,当时每股2元多,买了400股,买入当天赚了37元。 持有包钢股份一个星期后,账户从最初的800多元增至1000多元。一周赚200多元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幸福。因为那时每月的工资也就3000元,一周赚200多元,一个月不就可以赚800多元吗?不用干活,钱能生出钱来,生活太美好了! 也许,每一个刚入市的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梦想,也就是在梦想的“感召”下,把银行账户里的钱一笔笔的转入证券资金账户。2007年年初,2万元的本金翻了一倍,我对炒股致富的梦想更加强烈。老妈给了我5万元,作为我“创业”的启动资金,小姨也拿出了1万元,让我放心去“搏”。 转折总是来得那么快,一旦你把更多的钱投入股市后,似乎股市里就有庄家知道了,接着,他们就开着收割机来了。 “5·30”行情中,账户里接近10万元的市值一周几乎砍去了一半。那个时候,我开始知道,股市投资是有风险的。不过,我依然相信自己可以把亏的钱赚回来。 事实上,“5·30”就是我账户市值的转折点,赚钱再也不像年初那么容易了,紧接着就是账户资金不断缩水,直到2008年10月。一个在重庆工作的朋友给我来电话说,他想借钱买房。朋友说借2万元,我打开了证券资金账户,里面只剩下2.3万元。“我说好的,两天后,我从股票账户里把钱转出来给你。”就这样,我把股票全抛了,彻底离开了股市。 清空账户那天,我记得,我记了一笔账。除去利润全部吐出,自己的本金还亏了6万多元。当初,第一次买股票赚钱后的一个梦想是从8万元一周赚2万元,现在是8万元本金亏成了2万元。悔不当初,大白天做了一个白日梦啊! 总结 炒股十年多,我觉得自己还是不懂股票。上个月,我又一次清空了股票,把股票账户里的钱,买入了基金。我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 我曾去过几家上市公司考察,一圈走下来,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能力能研究清楚并准确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更不用说要判断这家公司的股票什么时候涨以及能涨多少。 最重要的是,我感觉A股的市场环境变了。今后的A股或许是港股化、美股化,尤其是加入MSCI指数后,散户不管从大势判断,还是个股研究,还有持股心态,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与其让自己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还是早点松手,选择与优秀的机构为伍,或许,这样还能够继续生存下来。记者 张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