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该花的,省能省的

    逛网上论坛,经常看到有人在帖子里为了要不要省钱“打架”,求省钱达人分享经验的帖子经常歪楼到钱是省出来的还是挣出来的争论。

    纯粹地省钱不利于生活品质,钱是用来花的,守财奴式的抠索绝不是理财榜样。但是有计划地消费,做一些功课,花更少的钱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或商品,那是能带来成就感的。

    有人抱怨自己的省钱乐趣就在网站的各种满减优惠中,拼来拼去,比上比下,心好累。其实,省钱不等于耗费无限精力找到最便宜的那个,而是耗费适度精力找到性价比最高并趋向于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商品或方式。出行前淘机票,在几个网站前搜搜特价,比比套餐。再说到旅游,往往花钱的大头不是景点的门票,而是一些“套路”,如果提前做好功课,是可以省下一些可观的开销的。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省钱的定义就是以更小的花费获取同样的利益或商品。但是省钱并不以花费的多少作为惟一的比较条件。比如买一双30元地摊大甩卖的鞋和一双商场在售500元的同类鞋,哪个更省钱?如果50元的鞋穿着磨脚,穿不了几次就搁置了,或者品质不行,穿了几回就坏了,摊下来使用成本一次也得十几元。而500元的鞋舒适度和耐用度要比50元的好很多,可以穿好几个季节。用时间均摊下来,每天可能只有几元,甚至更低。如果碰上双十一或者年终庆之类,500元的鞋子可以用200多元拿下,更划算了。需要的东西,选你承受能力范围内性价比最高,就是最省的。

    省钱最直接的手段在于减少支出,砍去那些自己不需要的消费,而不是节衣缩食。省钱的精髓在于,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浪费就是最大的节省。买来不需要的东西,无论怎么优惠,也是种浪费。你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广告和各种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告诉你需要买这个,需要买那个。实际上你并不需要那么多。所以,一般能省钱又不降低自己生活品质的人,是那种内心强大的人。他们冲破层层迷雾,跟随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在消费上跟风,买一些不合适或者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想省钱,不要放纵那些可有可无的小支出。美国作家大卫·巴赫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拿铁理论”,说的是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咖啡,看似很小的花费,30年竟花了70万元。拿铁理论中的拿铁咖啡,还暗指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非必要的细小支出(拿铁咖啡、烟、零食等),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支出,长期累积下来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我们可能不喝拿铁,但或许喜欢奶茶,又或者喜欢喝饮料,“拿铁因子”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宿主。

    拿铁因子还存在于各类折价券对你的吸引中。打折券、满减券、免邮券、买赚券……这些看起来是让你少花钱,实际上是为了套出你口袋里的钱。虽然有优惠,但为了拿到这个优惠你常常需要消费更多。你有可能买下一些不需要的东西,看起来享受到了优惠,其实花了更多的钱。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花该花的,省能省的。省钱的快乐,还得有一个同样的环境,至少有一个能够理解你的另一半。大头菜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发帖抱怨另一半大手大脚,“狗窝里没有剩粮”“瞬间把自己省钱带来的成就感浇灭了一大半”。消费观不同恐怕会是心中潜伏的猫爪,时不时来挠你一下。记者 周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