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异地开展有偿补课;发布虚假广告,号称名校教师任教;无办学资质的信息咨询公司开展非法教育培训……昨日,市教育局举行新闻通报会,点名曝光了多家违规培训机构,并支招家长和学生如何选择正规合法的教育培训机构。 明察暗访24家培训机构 点名曝光多家机构 暑期,很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去教育培训机构学习。从7月5日起,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兵分多路”对我市教育培训市场进行检查,他们以家长的名义深入到写字楼、小区等区域,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了一批违规违法的培训机构。 “这10来天中,我们第一批次暗访了24家培训机构,其中有规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构,但也发现了多家违规违法的机构,违法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市教育局终身教育与民办教育处负责人介绍。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源,号称在职教师任教,并肆意夸大培训效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该负责人说。其中,有三元教育公开宣称所有任课教师来自省内顶级中学的名师;魏老师教育培训机构公然打出了“相信在职教师,相信魏老师教育”的广告。教育部、省市县教育部门明确发文规定,不允许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机构的有偿补课行为,也查处了一批违规的在职教师,这些机构明显违反规定。 “是部分无办学资质的咨询公司开展教育培训,属于非法办学。”该负责人介绍,宁波的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着一定数量无证办学或超范围办学(市场监管部门审批的教育信息咨询公司均明确不包含文化教育培训内容)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有不少位于小区居民楼内,租用民居,没有办学许可证。 “还有经过正规审批的培训机构,转租转包给个人开展教育培训,也属于违规。”该负责人点名曝光了春华教育,“在检查中,我们发现这家教育机构转包给个人,就马上约谈了春华培训法人,责令整改。” 在暗访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了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活动,甚至有杭州等外地名校教师、本地有名中学教师参与。该负责人说:“在职教师异地参与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是这几年来的新现象,他们异地开课、违规有偿补课存在监管、安全等很多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在检查中,我们发现秋寒学舍、乐和教育等机构,公开宣传在职教师授课,与有关规定背道而驰。” 个别培训机构与家长没有签订培训合同,或是没有约定签署具体条款,一旦学员因各种原因不能继续培训,要求退还培训费用,就会发生纠纷。但不少消费者缴费时没有索取正规发票,导致退款难度增加,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退款手续。 “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消防设施设备不符合有关规定,我们在秋寒学舍就发现了安全隐患问题。”该负责人说,比如按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培训场所应该安排在三楼及以下,但有培训机构将班开在10多层高的高楼,就有安全隐患。 通过“九看”选择教育培训机构 “我们倡导学生安全、愉快、有意义地度过暑假,多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亲近社会,在休息之余,学生可以适度地进行培优补缺,激发学习兴趣。” 在通报会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倡导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 “在暑期中,我们还将继续明察暗访培训机构,将集中采取相关措施,同时还将联合市场监管、民政、消防等部门进行检查。在8月初,我们将明察暗访的线索汇总后,对违规违法培训机构集中进行曝光,集中整治。”该负责人表示。 面对良莠不齐的教育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如何选择甄别呢?该负责人总结了“九看”方法,支招大家进行辨别。 如何“九看”呢?看“宁波民办教育网”查阅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年检情况;看办学许可证,且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看是否超范围组织培训;看登记办学地址和实际办学场所是否一致;看辅导教师是否有教师资格证,且有固定合同;看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是否公示;看报名付费是否开“培训费”的正规发票;看是否签订培训合同;看办学场所是否有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措施。 万一在教育培训时发生纠纷,家长如何维权呢?该负责人建议:“首先,消费者可直接同培训机构协商沟通,要求培训机构履行合同。消费者可向培训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投诉。此外,消费者可向消协投诉;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可向劳动仲裁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消费者可通过司法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 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