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路林水产批发市场里的天然海水养殖箱。 记者 史娓超 摄 |
昨日,记者从路林水产批发市场获悉,经过半个月试运行,宁波首个天然海水处理供应系统正式启动。目前,天然海水供水接口已全面覆盖该市场的76家活海鲜经营户,经营户打开水龙头,就能把来自舟山海域的天然海水,接入养殖水箱。 路林市场:经营户用天然海水养海鲜 薛永斌从事海鲜生意已经20多年,是路林水产批发市场最大的活海鲜供应商,每年“走货”近3000万元。以前他暂养活海鲜用的是人造海水,每天用量近50吨,现在全部替换成了取自舟山海域的天然海水。 “换成天然海水,活海鲜的存活率提高了,换水频率低了,人工成本也减少了。”这是薛永斌这半个月来的最深感触。 薛永斌告诉记者,像基围虾、梭子蟹、虾蛄这一类东海海鲜,以前用人造海水暂养,在眼下这样的高温天里,半天就要换一轮水,如果2至3天不换水,海鲜肯定活不了。现在换成天然海水,换水周期延长到了3至5天。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天然海水更适宜海鲜生存,海鲜活体的黏液分泌减少,买回家的海鲜更新鲜,口感更好。 海水采自舟山海域水下20米处 今年7月初开始,一艘名为“浙江北渔水60001”的海水专用运输船每天往返于舟山海域与路林水产批发市场的1号码头间,一次可运输约300吨天然海水。 市场负责人金华峰介绍,“浙江北渔水60001”的海水采集系统,每天在舟山海域三个定点取水处,抽取水深15-20米处、检测指标达标的天然海水。运至路林市场码头后,供给天然海水净化处理工作平台(趸船)。 趸船储水量达2200吨,可满足该市场7天的养殖用水需求。在趸船内部,天然海水经24小时黑暗沉淀、砂滤等多个环节的物理净化流程后,再由水泵抽到市场的高位水塔进行避光储存。 运来的天然海水如何保证水质 据了解,在海水运输船及净化处理平台上,均装有在线水质监测仪(包括海水检测系统、GPS跟踪系统),对包括海水PH值、盐度、温度、溶氧量等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全程监测,实时记录反馈。 同时,由宁波大学、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该市场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制定了市场企业标准《海水产暂养海水水质质量要求》,规定了盐度、溶氧量、PH值、重金属残留、农残等水质要求。 “每个月我们都会按照上述指标进行定期的水质定量检测。除此之外,我们每天也会对PH值和溶氧量进行检测。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对外供水。”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柳海介绍说。 从取水点、净化处理平台到高位水塔,经过多重检测后,天然海水通过供水系统,由管网接入市场内各活海鲜经营户的水箱,用于暂养保活海鲜。另一路由管网输至市场内供水点供给前来购买海鲜的采购户。 用海水晶勾兑的“人造海水”将逐步退市 在引入天然海水处理供应系统前,宁波的水产商贩是如何暂养待售的活海鲜?薛永斌告诉记者,用自来水、海水晶勾兑而成的人造海水来养是行业内最为普遍的做法。“先在大桶里接入自来水,按配比加入海水晶搅拌均匀。再放入鱼缸的循环过滤系统运转3~5小时,然后投入使用。”薛永斌说,他的水产批发行每天用水量约50吨,为此,他专门雇了两个人负责勾兑人造海水。 尽管比较麻烦,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水产商贩而言,这种勾兑人造海水的做法是相对可行并且较为经济的一种操作方式。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用海水晶勾兑制成的人造海水,其在其安全性上一直遭受质疑。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徐善良表示,海水晶是一种化工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会添加铁、锰、锌、铜等20多种无机盐。“短期内虽能维持海鲜的新陈代谢,保持其活力,但如果配比不当,反而会伤及海鲜的代谢功能,降低其酶的活性和离子通透性,从而影响海鲜的保活时间、存活率和品质。” 徐善良说,如果使用的是质量过关的食用级海水晶,安全性上还是有所保证的。但食用级海水晶每公斤售价在10元左右,而工业用海水晶的每公斤售价在2元左右,因此,有个别商贩会使用工业用海水晶来勾兑人工海水。“劣质海水晶含有的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成分,会破坏海鲜的酶活系统。有些消费者会奇怪,我明明买的是活蹦乱跳的海鲜,但吃起来口感却不好,很可能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使用海水晶暂养活海鲜存在各类风险,因此,推广使用天然海水,以替代人造海水,对于提高活海鲜的成活率、品质,降低活海鲜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有直接的促成作用。”宁波大学副校长严小军表示。 路林水产批发市场方面表示,下一步,市场将加快建设灌装线,生产20~25公斤装的桶装天然海水,以桶装方式逐步推广至宁波主城区的菜市场、超市、餐馆、酒店等海鲜售卖场所。 记 者 史娓超 实习生 林 楠 通讯员 刘沛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