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仑区食安办获悉,近日,《2017年上半年度北仑区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出炉,通过农林、市场监管、卫计等部门在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食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指标及质量指标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分析,并结合该区医疗机构报送的食物中毒病例信息、本地出产的无标准食品及危害因子、监管部门日常发现的隐患、举报投诉等问题的综合分析、评估,上半年该区食品安全形势良好。 据悉,今年上半年,北仑区共抽检24大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抽验样本数共计1580批次,检测项目总数达22326个,总体合格率为96.1%、项次合格率为99.7%,总体合格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3%,项次合格率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区受理举报投诉424起,查处违法行为283起,刑事立案0起,举报投诉、查处违法行为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9起、16起,刑事立案较去年同期减少1起。 从《报告》上看,饮用水、乳制品、豆制品、熟肉制品等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分析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最主要的不合格因素。在3106个项次的检测中,共检测不合格项次12个,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占不合格总数的7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不合格总数的25%。 根据农药残留指标分析,检测蔬菜、水果、大米、茶叶等食品中有机磷类、有机氯类、菊酯类等118中指标。在6617个项次的检测中,合格率为100%。 而兽药残留指标分析结果不容乐观。从抽检结果来看,16批次的淡水鱼检出不同项次的硝基呋喃-呋喃唑酮代谢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孔雀石绿等药残。淡水鱼和畜产品安全状况不佳,部分养殖户仍在违法使用药物,存在较大隐患。 通过评估分析,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环节的风险点也显露了出来。据介绍,种养殖环节风险点主要集中省外调入的生牛存在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情况;本地生产环节食品安全主要风险点是食品添加剂超标和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操作不规范;食品流通主要风险是销售过期食品,水产加工制品、熟肉制品、饮料、酒及酒精、植物油及其制品等食品涉嫌标签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微生物、重金属、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餐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餐饮单位无证经营、销售过期食品。 通讯员 蒋国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