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361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中管理员:每时每刻都在和生命打交道

刘清扬正在塔台执勤。记者 徐能 摄

    民航宁波空管站,这是一家主要负责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飞机起降及宁波地区进近空域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单位,人们通常会在机场航站楼一侧看到一座高耸的塔台就是这个单位的工作地点。而在塔台上,正有一群航空管制员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航班的起降忙碌着……

    昨天上午,记者被允许进入神秘的塔台区域——这里除了360度的落地玻璃观望机场跑道的全貌,这里也摆满大大小小的显示屏、控制设备、电话,此刻,头戴耳麦,手握PTT,紧盯屏幕的管制员,正在对空域内的航空器发出管制指令。

    最小的是位90后女管制员

    在座席上,有位漂亮的年轻女孩,说话声音柔柔的,她叫刘清扬,1992年出生,2015年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波空管站工作。“女性从事这项工作的并不多,她也是我们这里年纪最小的小妹妹。”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

    大约等了2个多小时,到了刘清扬的休息时间,她跟同事交接了工作后,就从扶梯走到专门的休息室。可能是由于环境一下子变了,眼前闲谈中,时不时会做出卖萌表情的她,让记者再也不能和塔台上那个头戴耳麦,严肃认真的空管员联系起来。

    按照规定,航空管制员每工作1个全天可以休息2天,1个全天的工作中,每工作2个小时可以休息半个小时,以缓解疲劳。这听上去似乎不错,但刘清扬解释:这1个全天是指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当天第1架飞机进出港直到最后1架结束,而遇上恶劣天气和航班延误,工作到凌晨甚至第二天天亮也是家常便饭。

    刘清扬是余姚人,但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小学时就去了新疆,直到读完大学,她又回到了宁波工作,而已经退休了的父母也就和她一起回到了宁波,“我感觉自己既是宁波人,又是新疆人,我爱唱爱跳爱弹钢琴,也爱旅行爱健身。”

    每时每刻都在和生命打交道

    天上的飞机和汽车一样,都是按照固定的“道路”行驶。空中的“道路”是看不到的,这就要依靠航空管制员对飞机进行引导,因此航空管制员又被成为“空中交警”。

    思维敏捷、果断、反应快、认真仔细是管制员所具备的明显特点,“听说想看”往往要同步进行。航空管制员时刻和生命打着交道,引导一架架载着上百名旅客的飞机平安落地起飞。有时,一个航空管制员监控的雷达屏幕上,需要同时进出港的航班会有五六架,机组密集呼叫管制员,需要协调准备起降,管制员必须在确保空域天气适宜的前提上,让这些飞机能够尽量错开,有序排队起降,而不至于两架飞机相撞,酿成惨剧。

    2015年12月12日是刘清扬一生都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她的23岁生日。下午,她坐上塔台,第一次坐在雷达监控屏幕前,戴上耳麦,在教员指导下,指挥飞机起降的日子。“我清楚地记得,接收的第一架飞机是宁波飞往香港的港龙641航班,机组使用的是英语,自己也用英语和他们进行对话。”

    “HDA641,surface wind calm,runway31,cleared for takeoff.”然后要求机组复诵,表面的平静下,刘清扬尽量屏住呼吸,脑中反复确认自己所发的每一个指令,但她分明感到耳麦和话筒都在发抖:“我当时真的是太紧张太激动了。”

    随着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及国内航空公司外籍飞行员的不断增加,在指挥飞机时,英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沟通上虽然不存在问题,但有时候机组的口音也会给带来一定困扰。刘清扬说,有些外籍机组母语也不是英语,口音严重,作为管制员,需要十分仔细和耐心,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

    记 者 范 洪 

    通讯员 吴新宇 

    实习生 傅天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