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8月1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保国寺的下一个千年

“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之旅前往山西

应县木塔
善化寺三圣殿

    日前,由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组织,以我市高校学子和文化志愿者代表等组成的“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考察访问之旅来到和千年保国寺“年龄”相仿的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应县木塔、我国现存最大的辽金寺庙建筑群善化寺,以及辽代皇室宗庙华严寺考察。

    这些古建筑在久远的岁月中历经了地震、战乱等各种灾难,怎么保护和修复成为此次考访团关注的焦点,期待能为保国寺的下一个千年找到更好的保护途径。

    应县木塔:全天候科技监测

    应县木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又名释迦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毕。虽距唐朝灭亡已经100余年,但仍保留着浓郁的唐代建筑的雄伟气象,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它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早118年,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早833年,被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该塔自建成至今的近千年中,历经了各种灾难。应县木塔所处的中国雁北地区属于地震易发区,木塔遭受了多次地震袭扰,其中不乏6级以上大震;1926年阎奉军阀战争中,塔身受炮击,中弹200余发。有记载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历次维修就达11次之多,但其依然巍然耸立,主体结构仍基本保持完整。

    除了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没有白蚁侵扰等原因,随行的上海交通大学中欧木建筑研究中心教授、本次考访活动特邀专家刘杰教授从结构力学的原理上指出,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联接的柱梁体系与铺作层结合,刚柔相济,一刚一柔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木塔外观为五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明五暗四,所以实际上是九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平座,内部却是结构加强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这是它保持千年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

    然而这座国内现存时代最久远、体量最宏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日渐显出它的苍老,个别构件损伤严重,整个木塔产生了一定的歪斜变形。对此,应县木塔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卢慧敏告诉记者:“这就好像人得了腰椎病,现在我们主要通过监测的方式,你看三楼的柱子上布满了各种监测设备,24小时观察记录每根柱子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倾斜程度的细微变化。我小时候可以爬到塔顶,刚工作时还可以去二层,现在为了保护古塔,游客只能在一层参观。”

    辽金古建:传承营造法式

    作为“秦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山西大同,文物古迹众多,除了云岗石窟,辽金时期的佛寺巨构也让人叹为观止,代表作是上下华严寺和善化寺。后者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辽金寺庙,山门、三圣殿和西面的普贤阁为金代建筑,大雄宝殿为辽代木构,气势恢宏。尤其是塑像,精美而有力量感。

    建于金天会六年至皇统三年(1128-1143年)的三圣殿,是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通面阔32.68米、通进深20.50米,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加大了空间,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充分显示出古代建筑之古朴风貌。尤其是斜拱,形如怒放的花朵,硕大华丽。

    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护所所长白志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去过保国寺,善化寺大殿和保国寺大殿在明间均施以平闇及斗八藻井。不同的是,保国寺大殿藻井用材为大木作七等材,善化寺大殿藻井用材较小但较为华丽精巧。”

    千年建筑的保护也是白所长心之所系,他说:目前善化寺以人防加技防为主。由于当地地基以砂岩为主,而砂岩不经压,所以地基的维护和加固工程成为首要的任务。他也表示下次会再到保国寺互相探讨保护古建的经验。

    同为辽金古建筑代表的华严寺被称为“辽代以上博物馆”,华严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海啸告诉记者:“大同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筑保护非常不容易。华严寺历经战火,只有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其余殿堂后陆续予以重修,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修复。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历代维修记载和文献记录,按照营造法式完整要求来做。”

    刘杰教授认为,这些辽金时期的古建筑和保国寺一样,都历经千年左右,而木头是有生命周期的,会慢慢老化。木结构古建筑是中国的骄傲,但保护是一个共同的难题,目前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只能采用谨慎的保守的方法。比如未来保国寺是进行大修还是局部维修,就是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还有如何科学应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于古建筑保护,也值得考虑,比如碳纤维的运用,已经有成功实例。

    记者 陈晓旻 

    通讯员 张璐易 文/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