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智博会,除了传统地铁、公交以及出租车,不少与会嘉宾和市民选择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来到会场,而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也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昨天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分享经济高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这也是国内首份共享单车行业报告。 1 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达1.06亿人 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大规模出现在国内主要城市街头,至今热度不减。报告显示:截至7月,国内共享单车累计投放量约1600万辆,全行业日订单约5000万单;用户规模1.06亿人,占全国网民的14.11%;上半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约104.33亿元。 共享单车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以ofo小黄车为例,目前已经进入9个国家,超过170个城市,日订单量超过2500万单,提供了超过30亿次的出行服务。 报告预计,今年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共享单车作为中国本土创新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互联网时代“新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民族品牌”。 共享单车给公众出行带来了方便,对产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共享单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各环节紧密衔接的产品、服务供应链条,涉及平台运营、自行车制造、智能锁制造、物流配送、运维服务、资源回收等多个行业,主流企业精细化运营步伐不断加快并初见成效。 此外,共享单车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也十分明显:上半年,单车用户累计骑行约50亿公里,减少碳排放约80万吨。 2 每新增100人就业,就有1人为共享单车服务 这么大体量的投放,对我国就业的带动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他们统计发现,当前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共带动就业10万人。其中,上半年带动新增就业约7万人,约占1~6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的1%,即每新增100人就业,就有1为共享单车服务,新业态对就业的贡献明显。 而如果进行细分,不难发现,在共享单车带动的10万就业人群中,平台员工约8000人;为各类共享单车生产智能锁的制造厂商劳动者约1万人;自行车生产商劳动者约4.25万人;物流配送企业劳动者约5000人;运维保养劳动者约3.5万人。 此外,大量共享单车涌入城市后曾一度带来乱停放等问题,从而产生大量线下运维工作岗位。运维人员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动力占70%左右。10万人中近一半就业增长在传统生产商,从中不难发现:传统生产商在这一轮共享经济的推波助澜下可谓收获颇丰,也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3 智能锁研发收入最高,指明“智造”大方向 在共享单车从业者工资调查中:共享单车最具科技含量,与共享概念联系最紧密的锁具研发类工程师月均工资收入达12000元;而在产品制造类中,智能锁制造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4667元,自行车制造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4442元;线下服务类中,物流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5000元,运维企业员工月均工资收入为3835元。 这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智造”的价值所在,而未来,围绕高附加值的“智造业”的兴起,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共享单车企业员工还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特点,同时还为创新人才提供舞台。于凤霞表示,共享单车不仅推动创业,发挥反经济波动周期的就业“蓄水池”作用,有效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不断推动行业提升移动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电子围栏、卫星定位、复合材料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为“双创”工作增加更多亮点和底气。 分享经济需要让 公众参与治理 4 然而,过量投放、无序管理始终是悬在共享单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上个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一些地方也开始出台了本地政策和制度。 上周四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暂停在本市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车。至此,全国范围内发布共享单车“禁投令”的城市已达12座。这些城市都是共享单车竞争激烈的地区。 对此,在昨天的高层论坛中,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周汉华认为,分享经济治理期待更多像宁波这样的城市管理经验。他认为,共享单车等分享经济,大多数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属于地方性事务,适宜属地管理。权力下放,让地方享有更多的决定权,是国际社会普遍经验。而不同地方之间竞争,推动制度改良与完善,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基本经验。采用垂直管理,可能导致更多问题,因此,富有特色的地方管理经验更为重要和宝贵。 此外,周汉华教授还谈到,新的经济业态也应该构建市场、政府、社会多方治理格局,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走出“千城一面”,建设分享经济带来的多彩生活家园。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刘尚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