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崔凌琳)节前的理财收获了多少?节后有什么高性价比的产品可选?10月份的理财策略该何去何从……节后第一周,银行理财的行情动向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 来自Wind资讯最新统计显示,本周甬城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较9月末出现较为明显的缩量,总量仅占上期统计数量的68%左右。从收益率情况看,尽管本周甬城在售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排名前十榜单的门槛仅从5.35%下降到5.3%,但上榜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从上期的7.18%下降到了6.59%。据普益标准统计,节前最后两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高。其中,9月的非节假日产品平均收益率约4.51%,而中秋及国庆双节专享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则达5.01%,整体收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单只产品最高收益率为5.5%,最低为4.3%。 “资金需求在三季度结算时点以及双节过后明显回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小幅下滑也是意料中事,不过由于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明显下滑,预期仍在高位维持相对稳定。”一家股份制银行产品经理分析。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节后发售的240余款产品中亦不乏优质品种。如结构性产品中,恒生银行(中国)的2017步步稳系列部分保本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仍达9%至10%,交行、中行、农行等中资银行也仍有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至8.5%不等的产品在售;非结构性产品中,也仍有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的;起点金额低至5万元的产品阵营中,也不乏预期年化收益率达5.3%、5.4%的稳健型品种。 “双节前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之所以高,主要是恰逢跨季行情,但是,倘若投资者选择的产品募集期较长而理财期限又短,实际算来却未必划算;相反,倘若能在当前及时选择一款收益客观,而能快速进入计息期的产品,反而是最佳的性价比。”一家银行理财经理称。 据了解,今年十一黄金周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优势明显,但是大部分产品都是节后起息,而遇上超长假期,募集期动辄超十天,虽然表面上的收益率高了,但资金一站岗,实际却拉低了投资者的收益。以一款43天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5%的产品为例,倘若在9月26日购买,而产品的起息日为10月11日,这意味着,资金实际被占用时间长达半个月,那么,算上资金的占用成本,这款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只有3.52%。 对此,银行理财师提醒市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短期理财)时,除了了解产品的期限、收益、投资方向等外,还需多个心眼,留意一下销售起止日和收益起止日,以求最大限度避免资金“站岗”问题。 此外,根据当前的利率市场行情,理财师认为,在期限选择上,3个月至1年的产品当属最佳理财期限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