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投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内55家企业IPO被否 否决率创新高

创业板上市 被否决居多

净利润3000万元或成隐形门槛

    今年以来,已有55家IPO申报企业被终止审查,否决率达13.32%,较2016年增加了6.42%,否决率创新高。在被否决的拟上市企业中,拟在创业板挂牌的达34家,占比超六成。从申请IPO企业业绩看,净利润低于3000万元的公司通过率不足两成。

    创业板上市被否决居多

    2017年是IPO发行的“大年”。Wind数据显示,相比过去3年,截至10月23日,年内共有413家企业申请IPO,这一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发行审核总数。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年审核首发申请企业分别为125家、282家、275家。

    与此同时,拟上市公司IPO被否的概率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在发审会上被否的企业已达55家,否决率13.32%。如果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为80.87%。而2016年全年的否决率为6.55%,发审会通过率近90%。

    据Wind统计,在今年IPO被否的55家企业中,拟挂牌主板的企业有13家,拟挂牌中小板的企业有8家。而拟挂牌创业板的高达34家,占比超六成。

    总体来看,今年IPO审核速度较为平稳,波动不大。数据显示,除2月和8月IPO审核较少外,其余月份发审委审核的首发企业数量基本在40家至50家。

    从今年IPO过会率看,3月52家申请IPO的公司里,仅有3家被否,当月过会率高达94.23%;6月IPO悄然收紧,过会率骤然下降至不足70%;7月过会率开始回升,当月有6家被否,但与全月54家申请IPO公司相比,其整体过会率达85.19%;9月过会率再次下滑至73.58%。而10月以来审核了8家公司,6家过会,通过率为75%。

    3000万元净利或成隐形门槛

    根据相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需要在主体资格、公司治理、独立性、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这五个主要方面满足条件和具体要求。

    今年以来,IPO审核被否的原因五花八门,包括申报期内业绩下降、独立性缺失、募集项目堪忧、过度依赖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企业运作不规范、中介报告存在瑕疵、财务会计不规范等。

    不过,财务问题依旧是重点关注方向。在被否原因中,与财务问题相关的企业有36家,占比65.5%。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企业被否主要与业绩下滑、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相关,而企业净利润规模或是其中一道重要的隐形门槛。

    据统计,在年内已申报IPO的413家企业中,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下的公司有13家,过会率仅15.38%。当净利润规模超过3000万元,过会率则大幅提升至65.85%。而净利润超过4000万元,过会率更是逾90%。由此可见,净利润3000万元成为IPO过会的一个重要门槛。

    某券商投行人士称,今年不管是对于并购重组还是IPO审核均趋严,监管层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客户集中度等问题较为关注,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未来收入和业绩的持续性。部分企业粉饰业绩,一旦被发现,必然会被否。被否案例的增加也充分显示了监管层从严监管的决心,这从中长期看有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记者 张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