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民营经济·市场监管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1月0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港电器商行梅海平:

学到老 修到老

    初见梅海平,是在他的店面房里,身材高大的他衬得二层复式的店面房有些局促。看起来颇有些憨厚的他可是家电维修的一把好手,无论是电饭煲、热水壶、微波炉等小家电,还是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伙,他都能“手到擒来”,不在话下。

    刻苦钻研

    让一件件电器起死回生

    梅海平从小爱拆拆修修,十几岁时就能把家里的收音机拆掉再完整地装配回去。1990年冬天,20岁的梅海平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年轻”反倒成了他的“拦路虎”。在当时,14英寸黑白电视机、单门冰箱都是家中的高档家用电器,一旦坏了,都要东打听西打听,哪一家维修技术好,收费合理,再送去修,怎么也不放心交到一家刚开业而且年纪又轻的小伙子手中。所以梅海平收到的多半是已经修过却没修好,被居民“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电器。为了证明自己,梅海平认真查阅各种维修资料,不分白天黑夜地琢磨钻研,最终让一件件电器起死回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肯定,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各种新家电层出不穷,梅海平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维修技术。没有师傅,他就抽空跑到宁波的新华书店,翻阅各种电工、电子、维修类的书籍,并记录笔记;网络出现以后,他又自学上网,如饥似渴地学习维修技术。学习的过程当然也有代价,一次,梅海平在维修冰箱压缩机时,由于气压过大引发爆炸,压缩机被炸成了碎片,炸得梅海平满脸是机油。“还好没有受伤,但是自此之后我就更加小心谨慎了。”梅海平说。每当修好一件电器,用户的一声“谢谢”,就能让梅海平感到欣慰与喜悦。“我的技术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就觉得很高兴。”

    敢于挑战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998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梅海平开了一家电器销售店,兼营维修。由于维修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电器,他在选择销售品牌时严把质量关,只与海尔、长虹、格力、阿里斯顿等质量稳定的品牌合作,绝不销售“三无”产品。同时,他又以过硬的维修技术承接各大品牌的北仑地区售后服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用户有需要,他便穿梭于大街小巷和各个乡村小道,为用户安装、维修家电。

    近几年,家电销售渠道向网络倾斜,这对传统销售模式又是一大挑战。2005年,梅海平与时俱进,拉起队伍做中央空调、多功能会议视听工程、网络布线监控工程等安装业务,逐渐向网络智能化工程发展。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家电维修的本行,“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带WiFi的电饭煲”,已经年近五十的他说起这些年轻人熟悉的新玩意,丝毫不显得陌生。这些行业新产品的出现也刺激着梅海平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跨界”的专业也越来越多。28年来,他始终把“让顾客满意”作为经营宗旨,持之以恒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承诺。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的“3·15”活动,他都为居民免费维修电器,在社区的便民服务志愿活动中,也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通讯员 陈琼梅 

    张露璐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