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黑白灰的简约风格是装修主调,明亮的窗户直通地面,站在窗边,可以俯瞰到整个街区的建筑风貌。与一般的隔断办公室不同,功能齐全的休闲区让这里更有家的感觉。 “细致地划分办公功能区块,为员工营造更为舒适的办公环境,也是公司在人才管理上的一种人文关怀。”初见设计院的领导,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寒暄与铺垫,而是将话题直接引到了公司的人才管理上。 改制转型拓宽领域,人才磁场成效初显 2007年,为适应政府机构精减、国有资产改制的行业发展形势,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国有事业生产经营型单位改制成一家民营有限责任公司。走出了“父母”的怀抱,设计院如初出茅庐的少年,感受着充分自由的气息,但同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作为一家中小型建筑设计服务类企业,设计院该何去何从? 转型升级,将方向瞄准建筑设计新领域是设计院走出的第一步。 改制后,设计院凭借对行业的敏锐洞察,先后创立宁波市首家专业化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公司等子公司,2016年又整合成立了集团化公司——浙江华聪新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由单纯的建筑设计向建筑节能、建筑工业化、建筑智慧能源开发管理等方向延伸和拓展。 居安思危的华聪人似乎总是先人一步,用敢于创新的精神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沿着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资本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截至目前,华聪股份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151人才”1名、教授级高工3名、高级工程师50余名,专技人员的比例超过公司总人数的95%。 企业挂牌新三板,发展红利惠及人才 2017年,全国中小企业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发布了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华聪股份名列其中,成功晋级创新层。可以说,挂牌新三板标志着华聪股份在“产融结合、双轮驱动”的发展之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正当华聪人为公司的发展而欢欣鼓舞之时,公司管理层又将目光聚焦在了人才身上。员工股份认购,是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是稳定骨干队伍、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与人才双赢的又一举措。目前,33名核心员工完成了股份认购,其中80%以上为年轻人。 “如今的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我想为之奋斗的一项事业。”现任华聪建筑工业化事业部副经理的应小勇是位帅气的80后小伙,主修设计的他大学毕业后就加入设计院,尽管建筑设计行业时常开启“白+黑”“5+2”工作模式,但7年来,他从未有过跳槽或辞职的念头。 今年年初,他参与核心员工的股份认购,从基层员工成为公司合伙人,他说这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为他明白从购股的那一刻开始,企业的发展已经和他的人生轨迹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据悉,近5年来,该院没有中高层人才流失,技术骨干和核心员工流失率低于0.5%。 构建职业发展通道 给年轻人够得着的未来 在这个青年占公司总人数70%的集体里,有着很多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在激荡。 “3年前,公司内部公开竞聘,我参与了信息公司副总经理职位的竞聘。”胡迪表示,当时,和他竞聘同一岗位的就有七八人,其他应聘者都比胡迪资历深。“但没想到,最后经过当场公开投票,竞聘成功的是我。”时至今日,胡迪仍对自己28岁就成为副总经理感到惊喜和意外。 在这里,熬年限的职称铁饭碗被打破,唯资历论、唯学历论已经成为过去,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成了晋升的唯一标准。 除了对行业紧缺人才开设绿色职业发展通道外,设计院同样重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专业技术人员技术通道与等级评定办法》就是为专业技术人员量身定制的晋升通道。 “搞设计工作就好比是打一场仗,谁能把山头攻下来,谁就是战斗英雄。”经过3年的实践,一批拥有高水平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借助这一通道成功晋级,他们将与同级别的公司管理岗位人员享受同样的薪资与同等的福利待遇。 “企业的‘企’字去了‘人’,即为‘止’,没有人才,公司何谈发展。”简短的语句,彰显出设计院的人才观,也勾画着设计院未来美好的发展蓝图。 记者 劳育聪 通讯员 唐慧晔 张冠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