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经济·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0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A股频现大股东发倡议书 号召员工增持

投资者担忧兜不兜得住底?

    近期A股上市公司护盘动作频频,多家公司大股东发倡议书号召员工增持,有的甚至发布“兜底式”增持的公告。不过,投资者仍然担忧,大股东如此护盘心切,说明股价止不住下跌,一份倡议书或许兜不住底?

    “兜底式”增持多为中小创公司

    据统计,11月至今,A股市场有404只个股跌幅超过20%,33只个股跌幅超过30%。上述背景下,上市公司开始出现密集护盘的动作。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中小板的科陆电子。

    公司12月6日发布公告,在2017年12月6日至2017年12月12日期间净买入科陆电子股票,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且持有期间连续在职的,若因买入公司股票产生的亏损,由董事长饶陆华予以补偿。

    不过,这已经是半年来,科陆电子第二次对员工发出“兜底式增持”的倡议。今年6月,在相近的股价区域,科陆电子董事长饶陆华也曾发出过类似的兜底式增持倡议。

    自11月17日以来,科陆电子股价持续下跌,至今累计跌幅约17%。12月8日报收于9.08元/股。

    这一情况并不鲜见。古鳌科技11月20日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崇军鼓励古鳌科技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并作出兜底式承诺。

    受增持消息刺激,古鳌科技公告当日股价大涨,截至收盘上涨近7%,报收30.44元/股。不过,截至12月8日,股价报收27.07元/股,股价并没有因为这份兜底式增持公告而上涨。

    观察市场发现,大股东号召员工买自家股票“兜底式”增持多为中小创公司,之所以中小创上市公司如此急于护盘,除受到二级市场下跌的影响外,同时也面临着因此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以科陆电子为例,截至11月30日,控股股东饶陆华质押股份5.75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4.72%。

    增持手段并非灵丹妙药

    统计显示,今年6月兜底式增持曾密集涌现,沪深两市有近30家公司实控人向包括公司员工,甚至供应商和销售商发出倡议,鼓励增持股份。大多数公司得到了积极响应,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增持计划。不过,这种增持手段并非灵丹妙药。经过近半年的市场洗礼,多数公司目前股价明显低于当时的增持价格。

    以智慧松德为例,6月6日至9日,公司共有12位员工购买股票,成交均价在13.01元至13.37元之间。若以13.01元/股下限计算,截至12月8日,上述员工股票账户浮亏高达35.81%。安居宝的情况与此类似。此外,宝莱特有10名员工6月5日至9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3.79万股,增持均价27.96 元/股,增持总金额为106.59万元,截至12月8日,上述员工股票账户浮亏近20%。

    不过,也有个别兜底式增持暂时获得可观的浮盈,比如吉艾科技。6月6日至15日,吉艾科技共有13名员工累计增持股票11.67万股,增持均价17.41元/股,增持总金额约为203.19万元,截至12月8日收盘,上述员工股票账户浮盈超20%。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上市公司推出兜底式增持的现象一般在市场和个股弱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实控人或董事长发布倡议多是出于维护股价的意图,但效果恐怕一般。“如果未来股价下跌造成损失,相关承诺人应按承诺对员工进行赔偿。”他表示,“但投资者不应盲目买入这类公司,毕竟补偿的只是员工,又不是普通投资者。”

    记者 张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