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理财还能买不?

    投资者说

    买产品一定不要只盯着预期收益率

    李满芳 61岁 男

    只看预期收益率,不看风险,我犯过一个大错。

    我不太懂炒股,也不敢把钱投在银行以外的地方,所以我们家的闲余资金几乎都是放在银行里。早前买点国债或者存个定期,后来一大半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上,毕竟收益上有优势,而且也是银行的,总归让人放心些。

    我一个同学的女儿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前几年游说我买她所在银行的理财产品。我看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确实要比我之前买的理财产品高。说实话,我对金融产品所知甚少,之前大多在相熟的理财经理的介绍下选择产品,虽然我有时会问,为什么不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差这么多,但听了他们的解释后我还是一知半解。比如同学女儿推荐的这个产品,收益率比较高,我就买了10万元的,只记住了“结构性”这几个字。不久,我有笔10万元的理财款到期了,买了另一家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年以后,我在同学女儿那里的理财产品亏了近20%。这在我原先的认知中,绝对是个不能理解的事情。怎么买银行理财还会亏呢?那原来的预期收益率算咋回事呢?

    令人安慰的是,我的另一份10万元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给我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益。同学女儿解释说,这不是银行的问题,而是产品的投向和投资范围不同。反正我两个产品的投向都没搞清楚过。

    现实给我上了一课,远比听理财经理们的解释要让人记忆深刻。此后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对看不懂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再诱人,我也不会去投。我宁可选择一些预期收益率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产品。

    后来P2P很火的时候,我爱人跟我讲别人的收益率有多么多么高,我都没打过投P2P的主意。因为预期收益率只是个参考,连银行的产品也有可能亏,那些开在小区门口的财富公司如何让我放心?宁可收益少一点,本金安全最重要了。

    以后想买短期理财产品怎么办?

    吴敏 35岁 女

    在众多理财产品中,我比较钟情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是觉得银行比较可靠,买了之后可以少操心。多年来,我买银行理财很少买保本理财产品,但买的产品基本上能兑现之前的预期收益。这可能与我的投资风格偏保守,选择的理财产品比较稳健有关。所以,在相对稳健的目标产品中,预期收益率会是我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承受相似风险的情况下,我总是希望能选择收益率尽量高一些的产品。这些年来,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一般来说,季末、半年度以及年底,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往往会出现上升。买入之后,安心持有,基本上不会去看这个产品怎么样,直到产品结束,兑付本息。

    我购买的基金大部分是定投。我选择基金的时候,会根据此前一段时间它取得的业绩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但并不会认为它以前取得的业绩就是我买入以后它可以保证的业绩。所以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看一下持有基金的表现,看看净值的变化,扣除分红因素后自己是赚了还是亏了。虽然做了长期投资的准备,但是如果有一个基金长期表现不好,我会卖了它。

    我也偶尔会买一些网络平台的理财产品。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偏高,门槛更灵活,一般银行理财产品需要5万元起,而网络平台的理财产品我最少买过100元的,1000元到10000万元起点的选择面也很大。至于期限,短的有类活期和7天的,长的有几年的,可选择的余地也挺大的。但我总觉得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更好,所以我大部分的资金都放在银行平台上。

    听说央行新政下,理财今后可能发生变化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果银行理财产品也像基金一样,标净值来卖,那我该怎么选择理财产品呢?看来以后购买理财产品的准备与一些购买习惯也得相应改变。总体上,更规范一些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好事情。我近期会特别关注这一方面的信息,提早做出应对。现在很难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保本了,以后就只拣收益高的去买,毕竟银行这个招牌还是挺让人安心的。也许未来会更多考虑一些像支付宝、京东、百度等平台推出的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相对较高,平台也比较大。

    还有一个,我比较担心,听说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可能买不到了。我目前的理财资金中,有近一半是放在类活期到3个月之间的短期理财中的。一方面是目前我还在装修房子,要动用的资金比较多,另一方面,我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变动来判断,实际收益率在慢慢上升,我不希望买长期的理财产品,如果未来加息,长期理财产品要持有到期,那么里面的资金将不能尽快享受到高收益率。如果没有类活期的理财产品存在,那么我平时的备用资金就只能放在活期存款里,收益也会大为缩水。

    记者 周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