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封面故事 大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城,能长到多大?

从环城南路芝兰桥鸟瞰宁波中心城区。丁红 摄
机场高架枢纽。

华立君 摄

    记者 程旭辉

    走进新的一年,我们正走在新时代的征途上——2018,对于改革开放整40年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于宁波,特别是宁波的城市发展,同样如此。

    在2018年里,关系宁波未来30年城市发展定位、方向和路径的两份重量级蓝图——“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及新一版总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均将基本定稿。之前的每一轮总规调整,都对宁波的城市格局、城市建设等产生了重大而切实的影响。这一次,同样众所关注、备受期待。

    在2018年里,包括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机场路南延、环城南路西延、三官堂大桥等等在内的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或将续建出形象或将完工投用。它们将会构成未来城市骨架的一部分,定义城市延展的广度。

    在道路和桥梁之中,在蓝图之上,在今天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姚江新城等之外,我们工作生活的这座城市,还会如何生长?

    宁波城,能长到多大?

    30年疾驰,宁波城市化即将驶入下一站

    按照早前披露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时间表,《宁波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的编制成果初稿,计划在2018年10月完成;2018年最后两个月,在广泛听取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这份初稿将作修改完善,形成可供审议的成果。

    本轮总规最终定稿,需经国务院审批,预计审批程序将在2019年内完成。届时,我们将可以确切地知晓,宁波未来二三十年的城市定位、城市格局、城市发展方向等。

    事实上,宁波之前30年的城市发展脉络,基本上都隐含在了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中。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把宁波城市的空间从原老市区拓展到了镇海、北仑,形成了包括三江片区、镇海发展区与北仑发展区在内的“大宁波”城市框架,一举奠定了宁波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确定宁波城市性质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州南翼经济中心”——这一城市性质,沿用至今,一直没有变过。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提出了“一城双心”的概念。东部新城这一城市新的中心,自此开始深耕细作,而宁波的城市框架,也跳出了传统的三江口。

    06版总规于10年后即2015年作修订——当时东部新城已建设了十年,市行政中心已完成东迁——提出三江片将在进一步完善东部的基础上,重点向西、向北发展。

    从老三区到市六区,从三江口到东部新城,宁波的城市空间在之前这30年里的变化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的若合符节,令人对新一轮总规会如何描画宁波下一个30年的城市图像更生期待。

    宁波城市化的下一站,会是哪里呢?

    城市内环线,及其与绕城高速的平等地带

    今天,如果以我们工作生活的视角来从地图上看宁波城,可以发现,由东外环——鄞州大道——机场路——北外环围合而成的这样一个圈,基本上集中了城市最繁华的去处、最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资源。

    这个圈,可以视作宁波的内环。内环以内的空间,拓展余地已不大,更多的是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存量、精耕细作,更新老城、充实新城——比如我们可以期待一下,2018年,江厦桥东侧会不会开建K11?三江六岸的步行断点会否打通?月湖西区内的残垣断壁会如何新生?东部新城的明湖会不会开挖?湾头的万象城、鄞州的欢乐海岸能否成型……

    内环之内,当是“美丽宁波花园城市”的表征!

    而在内环与绕城高速之间的区域,无论是北面的洪塘、庄桥、骆驼,还是南面的姜山,东面的小港、邱隘、五乡,西面的空港区域、古林、望春、集士港、高桥,目前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与主城区却尚未完全融入的城乡接合部状态。2018年里,主城区与这些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项目——比如环城南路西延的进展,是值得关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类似奥体中心这样的服务全市的非区域性重大公共设施,能否更多地在落户这些区域,提升这些区域的都市气息和居民的城市融入感,是更迫切的事。

    当然,上述这些区域各自在2018年年内会推出多少土地特别是住宅用地,或将成为评判一个区域能以多快的速度融入都市的标准之一。因为在土地供应的背后,是征拆的进度和城市人口涌入的时间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