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华工地现场参观者体验VR施工。 |
 |
顾客正在扫描充电桩上的二维码付款。 |
记者 乐骁立 我们生活的城市到底有多智慧?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一时半会儿还答不上来。但只要花些时间,穿梭于大街小巷细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原来未来离我们并不远,未来的生活已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坐标:东部新城中山东路海晏南路交叉路口,国华大厦工地 云平台犹如“顺风耳”“千里眼” 说起建筑工地,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恐怕是尘土飞扬与嘈杂的工作场面。但在中山东路与海晏北路交叉路口的国华金融大厦项目建筑工地,人们看不到漫天飞舞的尘埃,听不到巨大的噪声,看到的却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最前沿的科技。 国华金融大厦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06.9米,地下3层、地上43层。工地安装了数以万计的感应器,并由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系统统一管理,几乎所有的塔吊、水泥搅拌机等建筑设备接入了物联网。 在国华金融大厦项目建筑工地,工人们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就能看到他们需要完成的操作任务;需要测绘时,升空的无人机配合地面的AR(增强现实)测绘机器人,在空地上勾勒出施工区域与具体的施工指标、参数;当发生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安装在塔吊、起重机、水泥搅拌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上的感应器会向系统发出各种数据,由系统分析后判断是否继续作业。 工地的每一个出入口都有物联网地磅。每天进出工地的车辆过磅时,载了什么物料载了多少以及承运公司的信息等,都会被视觉识别、物联网称重系统录入BIM。 为了保障工地施工安全,工地里的每部电梯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只有指定的电梯司机才能启动;每位工人身上都有蓝牙定位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搜救人员能迅速定位施救。 另外,云平台犹如“顺风耳”“千里眼”,会收集工地的各种数据。项目负责人可随时随地从移动设备上了解到工地的噪音、粉尘、水电用量等数据。当粉尘超标时,感应器会报警,还会开启喷淋系统及时阻止粉尘扩散,并根据粉尘的浓度调节水量,即环保又节能。 工地技术员张志方说:“如果现在施工噪音监测板块中发现有一处曲线不正常,说明此处施工噪音超出警戒值,我会马上通过系统指派离该位置最近的工作人员前去解决,及时减少噪音污染。同样,我们在智能水电板块也可通过曲线图及时发现用水量和用电量发生异常的施工区域,随后在iPad上直接操作,关闭电源开关。” 通过手机、电脑、iPad这些移动终端,项目的管理人员对现场的数据了如指掌,并根据数据对现场的设备进行实时操控。 坐标:环城西路永易充充电站 APP助你快速找到充电桩 去年12月26日,宁波第一批绿色新能源车牌照开始颁发,当天就有178辆新车上牌,不得不承认,新能源车的时代已经到来。而随之而来的一个大问题是——怎样方便快捷地找到充电桩? 为此,宁波新胜中压推出了一款加装物联网模块、名为“永易充”的充电桩。 昨天,当记者驾驶一辆新能源车行驶到通途西路时,发现车的电量不足,便打开“永易充”APP寻找附近的充电桩,系统根据车辆剩余行驶里程与原定的计划路线搜索到了最优充电站——环城西路永易充充电站。车辆开始充电后,手机屏幕上会显示电量与距离充满的时间。 另外,当你家中的充电桩闲置时,你可以将其放在APP上共享,附近需要充电的小伙伴就能在地图上找到你的桩头,然后线上对接,线上付款。可以遐想一下,帅哥发现附近充电桩的主人是一位美女时,难免会每天跑去充电,或许一段美妙的邂逅就由此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