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就是一种体验 2014年4月,他参加了闻名世界的波士顿马拉松。作为全球最古老的城市马拉松比赛,因其超高标准的严格报名门槛,而成为绝大多数跑者心中的最神圣的殿堂。 “跑步就是一种体验,这一次波士顿之行,让我体验到了热血沸腾。”葛海标说。 波士顿马拉松已举办了100多年,除了战争原因暂停一年,几乎年年照常,九个乡镇的路线亘古不变。竞技体育的英雄也许只是前三名,但是马拉松是全民运动,每一个参加比赛的人都会受到极大的鼓励和尊重。葛海标说,这一点,在波士顿马拉松中,有着最深的体会。 “当地人非常热情,站在跑道两边夹道欢迎,纷纷举手与运动员击掌,很多运动员击掌击得手抽筋。”葛海标说,无论是第一个冲线,还是最后一个,终点都会有一个长者为每一位到达终点的跑步者挂上奖牌,享受英雄的荣耀,这种感觉非常棒。 他说,在脖子上挂一块波士顿马拉松奖牌,即使衣衫褴褛,赤脚走在波士顿城里,所有路人都为之投注目光,回头率可以说是百分之一百。而且,还会受到很多礼遇,当地人会主动邀请你去他们家里,或者帮你做向导。 挑战极限,遇到非凡的自己 如果说,波士顿马拉松是一场英雄礼遇,那么一个多月后的那场100公里高原越野跑,则更多是“找虐”。 此前,葛海标跑的最长距离,就是42公里的马拉松。 2014年5月,他参加了大理100公里高原越野跑。如此长距离的跑行,他还是第一次,需要背上装备负重前行。这一路,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尤其是到了深度,当孤身一人在山林跑动,或从坟场跑过,要战胜的不仅是睡意和体力,还有恐惧。最终,他用时21小时25分摘得了铜牌。 去国外参加超长马拉松,人生地不熟,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葛海标说,当年参加的日本御岳山100越野赛,深夜12时开跑,跑到凌晨4、5时,眼皮不停打架,困得不行,就到补给站休息,吃点食物继续跑。有时实在困得不行,就直接躺在路边休息,或用登山杖撑着站立着打盹。 当地的补给站非常简陋,只有一个帐篷,喝的是当地的山泉,周边全是空旷地。到最后,他直接躺在了一块路边的地垫上,而此时,天空正下着瓢泼大雨。 葛海标说,这种100公里的比赛,过程还是很痛苦的,挑战的是精神极限和身体极限。但是,跑在深夜的赛道上,那是自己跟自己对话最清楚的时刻。“回来之后,会觉得世界很美好,这种超长跑,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会更积极面对问题。”葛海标说,正是得益于在百公里跑中练就的抗压能力,才有了强大的内心,在遇到困境时可以坚强地支持下去。 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运动中,葛海标发现了更好的自己,这让他对运动更加地痴迷和执着。“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这么优秀,运动可以呈现最好的自己。” 在自己运动的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家人和同事。今年,他带10岁的儿子跑了好几个比赛。他的团队成员也纷纷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日本信越五岳、香港100越野等标杆赛事。葛海标因而被冠上了“跑步传教士”的外号。 在跑步的同时,他和团队开始涉足赛事。到目前为止,葛海标的团队已经前后举办了21次比赛。葛海标坦言,举办赛事就是“烧钱”,如果没有参加过越野跑,我不会这么一路坚持过来。 他们举办过一场自行车赛,报名费150元,但仅送给参赛选手的用纯银制作的完赛项链就花了150元;一场近千人参加的越野赛,一切准备妥当,包括几百人的义工团队,但临近比赛却不得不暂停。只能电话每一位选手解释原因、退回报名费。“那一次,损失了几十万元,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一次次赛事,对葛海标来说,就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葛海标说,通过4年21场赛事的积淀,他们计划2018年樱花盛开的4月举办一场大赛,即长三角首场百英里赛事——“江南100英里越野大赛”,届时将吸引世界顶尖的超马运动员参与。葛海标说,四明山青山含翠,泉水叮咚,他想通过这场国际性的赛事,向世界传递宁波四明山水美景。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和享受运动,2018年,在油菜花开的季节,葛海标打算策划一场以“悟花”为主题的家庭跑,或是等到采茶季的时候,策划一场“悟茶”的赛事。 “5公里或者是6公里的比赛,不设时间,重要的是让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家庭。当一家人沿着跑道行云流水般地跑过来,一阵阵花香或是茶香扑鼻而来,这种感觉会妙不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