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封面故事 慢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在别处

    记者 崔凌琳

    你想要过的生活,你正在过,只是还未发掘它的有趣之处。

    20多年前,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信奉“骚年,有梦想就去追,这样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信念,而时至中年才发现,想要的生活原来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它随着年龄、阅历、工作、思想的变化,无时无刻在改变,也因此,变得难以企及。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切也许并没有那么难。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体验。

    清晨,在明末清初的四合院落中苏醒,屋外鸟叫虫鸣,阳光透过宽敞的天井照射进来,恰到好处。有人端上早餐,稀饭、麦饼、简单的小菜,充满家的味道。餐后,将自己置身于周遭自然、复古的生态……

    这是在宁海前童古镇一个叫做尺木草堂的地方。与居民一样作息,和爱人、朋友一道,吃老板家人亲手烹制的和主人家一样的饭菜。餐后,坐在院子里和院里人随聊,老板的家人会泡上只有在当地山上才能采摘到的特有香茶,喝完茶水,还可以将茶吃掉……一切都觉得亲切、新鲜,毫无违和感。

    闻着乡土气息、聊着轻松话题,吃着家常便饭……这样的自在和惬意,与昔日里车水马龙的环境、紧张的节奏,形成强烈对比。我才发现,此刻,自己竟已置身于理想中的生活。

    人都会想有一些独自、放任的时候,有些人背上行囊,仿佛要逃得很远,才能寻求到心中的那份宁静,又或者,好像需要走遍高山大川才能拥抱情怀。我不以为然。只要环境对,气氛对,家门口就可放空心境,安静思考;仅仅一脚油门的功夫,便可以带自己兑现想要的生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去年夏天,正值我人生全新的转折,宁波的另外一方天地打开了我心灵的窗户,给了我从未有过的明朗和开阔。心灵谷——一个依山傍海,远离喧嚣的地方,延伸出一条大海的小分支,山海交界之处,两幢欧式别墅就像童话故事里国度,那分明是梦里出现过的地方。这,是一个适宜一个人思考和顿悟,也适合情侣尽情浪漫的地方。我总共去了那里两次,每次去,都喜欢在别墅下的长椅,抽着烟,看着远处的山,因为那样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心灵的放松。

    在我看来,要寻一处心仪的去处,过所想的生活,不仅居住设施要舒适,周围的环境一样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那必须是一个别具一格、可以打动人吸引人的所在。就好比心灵谷的位置和建筑,可以像海曙区的慕天山庄那样,门前拥有一个偌大露台,值得我驻足停留,感想,体味……

    行走于国内外各个角落,享受过几十处形形色色度假酒店、特色民宿、高档会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当数余姚的一家叫做雁庐清舍的民宿。

    首先,它的建筑风格是我梦寐以求的,舒适度更不用说;其次,在乍一看风格朴素、简约的空间里,你会发现来自老板的满满的心血和心思,所有的装饰细节丝毫不做作,更不商业化,都是用最舒服的原生态材料制作,低调却不失豪华的气质。比如,客房的床靠背就是一个大原木;又比如,每个房间里都有价值不菲的文物、石刻。当然,这倒不是最主要的,我喜欢在那里“生活”,关键在于,老板本人是个文艺热血青年,这赋予了那里天生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位住客,都将在置身于博物馆式的文化洗礼、艺术感悟的过程中,体验休闲,品飨自然。

    我尤其欣赏老板的一句话:“我费心打造这里,为的就是让别人分享我的生活。”而我,就是那个能够分享其生活理念的人之一。

    我自认为,骨子里还是带着些艺术细胞和自我追求的,比如特别喜欢摇滚,对身边的事物都会有自己独到的审美等。这样的我,在体验过各种别样生活、有了各种深刻理解后,自己也不自觉萌生出了“让更多人可以以最简单、快捷地享受‘生活在别处’的惬意和畅快”的想法——日常生活以外,大家可以更加随意、随性。

    去年,我联合了几个朋友,将愿望中的文旅项目提上了日程。大隐隐于市,无需远离尘嚣,甚至无需远离城市,却能让体验者切切实实走进自己钟情的、只属于自己或者自己与家人、自己与朋友的建筑空间,过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那里,人们可以放任自己,大声K歌,尽情发泄;可以独自冥想,静谧而悠闲;可以和孩子、爱人,甚至朋友一起,静静地享受生活的各种美好……

    我深知,要实现理想的生活,只有一个看似文艺的住所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情怀和用心,真正理想的去处,建筑本身的亮点、精细的服务和深厚文化底蕴,一样都少不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