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故事 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汽车时代,宁波如何应对?

    是否优势产业 要以数据论英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地区有4000余家专业汽车零部件生厂商,规模以上企业约600家,其中上市公司11家。2014年~2017年,宁波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连续三年维持在30%左右,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高达1532亿元。

    把宁波和上海、杭州、常州、无锡43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归集比较,来看看宁波的汽配产业到底分量几何。

    根据据2016年上市公司年报,宁波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生产规模超百亿的已有2家,其中均胜电子为185亿元,宁波华翔为125亿元;另有6家规模突破10亿元。宁波千亿级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名单中,均胜电子赫然在列。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11家上市公司共累计创造净利润约40.94亿元,占宁波所有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的16.33%,净利润的创造能力仅次于上海之后。其中均胜电子主营收入达到为194亿元,已超2016年全年销售量,三季度净利润位于43家企业中的第四位,是宁波地区唯一超过10亿元的企业。净利润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中,宁波共有4家上榜。

    从营收增长率来看,宁波11家上市公司2014年~2016年平均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73%,位列榜首。其中旭升股份领跑11家上市公司,复合增长率高达54.38%,均胜电子以44.86%的增速位列第二。三年复合净利润增长率方面,宁波也以平均31.47%的成绩遥遥领先,且是唯一没有出现负增长企业的城市。旭升股份更是以106.82%的复合增速,成为43个上市公司中利润增长最快的企业。均胜则因为收并购引起的营业成本的快速增长,使得净利润增速大幅下降。

    不论从增速还是提质方面,宁波的汽配上市公司都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提取43家企业核心题材关键词,涉及“领先”“基地”等关键词的企业及产品包括华域的车灯、威孚高科燃油喷射系统、万向钱潮的独立汽车系统零部件专业生产基地、北特科技的转向、减震系统等。宁波企业中,均胜电子的智能控制系统、拓普集团的全球系统同步研发能力、继峰股份的乘用车座椅头枕、旭升股份精密铝制工艺也被提及。另外特别指出双林股份拥有40余项国家专利、参与起草轴承国家标准4项,参与修订轴承国家标准2项。

    产业升级,汽车零部件企业路在何方

    2018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研究起草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下称《战略》),正式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战略》中提出智能汽车“三步走”计划,预计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到2035年,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结合去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手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战略发展方向已经毋庸置疑。

    放眼当下,汽车生产巨头们正在抢夺这50%的新车市场大蛋糕,需要勇于变革和创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的产品、新鲜的技术,过往低端、低附加值的产品供应商将逐步出局,单车配套零部件及其价值量也将发生很大改变。

    林毅夫在2017年宁波发展论坛上提到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利润,宁波也有,但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弱。当然也不乏已经借力使力逐步实现生产升级的企业,比如均胜电子和宁波华翔。

    纵观5个地区所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华域汽车、亚太股份、均胜电子、宁波华翔、及旭升股份都是布局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先行者之一。华翔参股AESC(中国)动力电池项目,借力尼桑电池技术布局新能源。均胜电子通过并购重组布局进军主动安全(无人驾驶)、汽车信息系统和新型HMI领域。旭升股份致力于精密铝制汽车零部件,于2013年开始与特斯拉合作,特斯拉所生产的Tesla Model S、Tesla Model X是电动汽车的高端产品,具有行业标杆地位。

    “一点”思考

    产业升级的引领力量通过产业链不断延伸,对标业内领军,宁波汽配企业仍将路漫漫其修远兮。企业可以从下游汽车智能和新能源领域需求变革入手,降低低附加值产品依存度,将目光放在未来能提升新车价值量的领域,比如主动安全、人机交云、热管理、轻量化等,将自身的产品打磨成“行业标准”,将企业自身塑造成领域内生产基地。谁能在智能汽车这个充满无限想象力的领域里率先拔得头筹,且看未来五年风云变幻。

    本版制图 管如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