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封面报道 两会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奔向大湾区,宁波在路上

    2018年宁波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四个“大”颇为醒目——“着力推进‘四大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大都市。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推进。”

    第一个大字就着眼到了2017年年度热词“大湾区”上,报告提到了2018年,宁波市围绕大湾区建设有以下着眼点和发力点,即“打造大湾区中心城市。编制湾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宁波杭州湾新区、慈溪产业新城、余姚工业园等平台,建设环湾智能经济新区。主动承接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深化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宁波南部滨海新区、象山大目湾新城、宁南贸易物流园区特色发展。加快月湖金汇小镇、四明金融小镇、智能汽车小镇、芯港小镇等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从这段文字上看,宁波首先将根据自身县域经济的优势,整合湾区内的产业;其次将主动对接上海,打造“沪甬联动”新局面;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系列高能级平台,为湾区经济注入新动力。

    而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在建议和提案中探讨湾区建设的路径与举措。不难发觉,宁波已经站在了奔向大湾区的起跑线上,准备奋勇向前。

    记者 乐骁立

    1 整合产业 激发活力

    在旧金山湾区周边不到1.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着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高估值企业:苹果、谷歌、脸书、惠普、特斯拉等科创领域巨头,SpaceX、Uber、Airbnb等独角兽企业都发源于此,大量初创企业源源不断地在这里孵化、成长。

    作为一种高端的经济形态,湾区经济已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无不是“开放、创新、宜居、国际化”的代名词。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变化,继城市群、都市圈后,“大湾区”也成了重构国内经济地理版图的“热词”,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战略机遇。

    去年12月3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浙江大湾区”建设路线图,总投资额近1.5万亿元,形成“一核三引擎四廊带十平台”的大湾区空间形态格局。该规划未来目标至2022年大湾区实现国际和国内空中航线100条以上,布局建设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机场综合枢纽,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一批国际贸易基地。

    而宁波秉承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规划,同时将建设湾区的第一项任务放在了“整合宁波杭州湾新区、慈溪产业新城、余姚工业园等平台,建设环湾智能经济新区”,根据自身县域经济的优势,整合湾区内的产业,打造创新高地的举措上。

    市人大代表罗国明在《关于支持慈溪地区加快发展湾区经济的建议》中提到,慈溪市及杭州湾新区已经在湾区经济建设工作上有了初步的探索,“发达的现代产业、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当今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杭州湾新区和慈溪市始终坚持‘产业兴区’和‘工业立市’,根据各自特点,加强融合发展。杭州湾新区大力发展汽车、通用航空、智能电器、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六大先进制造业以及旅游休闲业、体育产业、专业服务业、新型金融业四大现代服务业,慈溪市也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高端机械基础件、新材料、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产业。市、区间在重大

    事项上协调一致,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互促共进,区域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因此他建议,慈溪地区要统筹谋划资源保障,进一步保持空间优势。土地方面,由市里出面加强与省政府的汇报沟通,加快推进存量围填海的利用。水资源方面,建议市里从慈溪地区总体发展布局出发,统筹调配淡水资源的供给。同时,探索建立湾区GDP增减机制和财政收入补偿机制等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湾区利益分配机制,为今后全面推出同城化发展提供样板。

    而市人大代表余银国则提交了《关于统筹规划聚焦重点高水平打造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的建议》。他提到北翼临湾地区即是最能代表宁波产业发展中特色优势的区域,又是最能代表宁波发展中开放创新基因的区域。因此,建议宁波市级层面上尽快组织开展环湾智能经济新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打造宁波湾区经济核心区为目标,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统筹谋划环湾智能经济新区的总体定位,科学规划空间范围、功能布局、重点产业与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协调推动环湾智能经济新区规划与相关区域规划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

    同时建议加大资源要素倾斜支持力度,统筹整合全市资源要素,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支持,重点在规划与土地空间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布局、产业资金分配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与重点支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