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封面报道 两会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奔向大湾区,宁波在路上

杭州湾大桥
宁波三江口

    2 对接龙头 沪甬联动

    “我们现在要建立的大湾区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湾区,更是一个制度上的湾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名誉院长郑永年说。宁波应加快制度创新,加强与上海、杭州、舟山的合作。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和世界级都市,辐射能力巨大,宁波应抓住此次湾区建设契机,建立起沪甬间更多跨海联系通道,打造更为密切的沪甬关系。

    今年的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主动承接上海功能和产业转移”。那么上海有哪些产业和功能需要转移对接呢?

    上海联动招商产业转移咨询平台的专家指出,上海需要转移的产业有三大类,第一是因规模扩张需要而试图转移的,主要是规模经济性较强,产业关联度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如汽车、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等。

    第二类产业转移的动因是功能整合,主要是具有技术、管理和品牌等优势,并具有产业链分工特征的产业。

    “这类产业转移的途径是在区外建立生产基地,而上海本地则形成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总部型经济,推进功能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包括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纺织、食品等。”他说。

    第三类是战略扩张,旨在战略产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增量型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上海资本技术人才优势与外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的有效结合,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

    而关于如何承接上海功能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对接上海的资源,我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有不少好点子。

    中国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宁波融入湾区、接轨上海的建议》提案,提出应主动承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功能溢出,推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市群产业布局调整和协同发展,同时宁波应立足对外贸易优势,积极推进梅山新区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着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的集体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湾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建议》中,更是建议建立三大湾区对接沟通协同发展机制。以杭州湾经济区跨区域合作为重点,建立健全杭州湾经济区协调合作发展机制,协同推进完善浙东五市、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会同湾区其他城市搭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对接平台,建立健全市长定期会晤机制、部门对接机制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互动工作推进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跨区域整体性合作组织、跨区域行业协会等机构,推动跨行政区划事务的沟通协调。

    3 内部挖潜,精准发力

    宁波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大湾区的第三块内容,就是培育有活力的湾区经济发展新平台,即“争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支持宁波南部滨海新区、象山大目湾新城、宁南贸易物流园区特色发展。加快月湖金汇小镇、四明金融小镇、智能汽车小镇、芯港小镇等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储江提出了《关于支持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创建的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展示观光体验基地。同时,积极大力扶持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建成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地。

    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也在提案中建议,宁波在建设大湾区的过程中,应坚持创新转型、高端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经济发展样板城市。建设长三角重要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等,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推进宁波石化上游原材料和绍兴、嘉兴石化下游精细化工(纺织面料)的产业合作,与舟山联合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推进杭州湾大桥两岸一、二、三产业联动与融合,构建高端集约的海洋产业体系和新材料、新装备等现代产业体系。

    正如两会代表委员所说的,培育自身优势,激发内部动能是宁波在湾区时代实现发展的另一大关键。

    宁波市政研室的专家去年9月发文指出,宁波参与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应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方向,积极对接全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强化城市极核功能,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