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察家 前沿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1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中医药文化 走向世界正当时

图片由宁波市中医院提供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研究员 陈旭钦

    宁波与中医药文化非常有缘。历代名医辈出,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治人无数。就在上周,微信朋友圈纷纷在转发一篇《流感高发!董幼祺开出小儿流感防治方》的科普文章。这条微信在“宁波中医”公众号刊发后,只过了短短1个晚上,点击量就达10W+。

    这说明什么?群众非常关注、认同中医的治疗理念。尤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海丝之路“活化石”的宁波,迎来了发展大好时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正当时。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传承数千年,具有医药、经济、文化、科技及自主创新等战略价值。

    去年7月,我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中国南方与北方、长江与东海的贸易通道交汇点,昔日药行街就是海内外珍奇药材的集散市场。宁波所产的浙贝母、铁皮石斛等中药材,聚山、海、林、湖、田之灵气。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果实和袍粉分析表明,7000年前先民们已知用龟鳖补气,用茶叶、芡实、鹿、杨梅等适合江南水乡环境的动植物养生。

    家喻户晓的北京“同仁堂”,由宁波慈城籍乐氏家族创办。同样是慈城籍的胡庆余堂传人冯根生,创始“青春宝”,成了“一代药王”。宁波董氏儿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医术蜚声中外。当德高望重的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后,霎时轰动了世界……

    从百余年前的甬上名医荟萃,到近年来对传统师承教育的重建与探索,再到宁波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成立了首个中医药管理局,董氏儿科、范氏内科、宋氏妇科、陆氏伤科、钟氏妇科、劳氏伤科、严氏外科等祖传中医,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宁波中医药文化,如同宁波菜系,一旦发掘弘扬,必会辉煌。那么,如何重振雄风,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呢?

    走向世界,首先要取得全社会的支持与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已成为国家战略,使中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力量,推动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让宁波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走向世界,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宁波中医药文化事业要注重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平台,通过专利报告、热点分析、智能机器人等分析细化,提高研究水平。

    走向世界,应该清醒地看到,宁波中医药文化事业面临的不足与瓶颈。比如,在扩容医疗服务能力、完善资源布局的规划中,中医药的地位并未凸显;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群众能挂到宁波市中医院董幼祺的儿科号,简直像中彩票一样高兴。

    走向世界,更应挖掘民间诊疗技术,梳理历代中医药名家理论,推进宁波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有200多年历

    史的董氏儿科,师徒遍及全国,医术蜚声中外。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董幼祺教授,早年跟随爷爷、“当代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学医。目前,董氏儿科已在宁波和上海成立了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国家级名中医,出版专著15部。董氏儿科创立的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香佩法治疗厌食症和预防感冒等治疗手段,简便效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予以推广。董氏儿科正在筹划沿“一带一路”到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的中国文化中心展示中医药文化。

    走向世界,更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开展宁波市级名中医、中医药青年英才和基层名中医评选。推广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中医药技术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健康服务。通过举办社区居民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支持一批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建设,《中医药与健康》进入中小学教材,提升市民的健康文化素养。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学术影响力,开展中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从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挖掘宁波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让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在生活、用在临床上的养生理念和方法鲜活起来。同时,汇聚各方资源,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健康养生知识,重振宁波中医药文化雄风,大步走向世界。没有中医药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复兴。

    ■链接

    董幼祺开出小儿流感防治方

    国家(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特聘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委、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董幼祺教授说,对于普通感冒,中医认为是由风热或者风寒或者暑湿引起,西医则认为是由普通病毒引起。对于流感,中医认为是戾气所致,西医认为是传染性病毒所致。

    想要正确护养好孩子,家长应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治从根本”三方面。“未病先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随着气候温度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要做到有节、适时、适量,少吃或勿吃油腻、刺激食品,多吃水果蔬菜,使脾健胃和;起居要有规律,适量运动。

    “有病早治”,患儿出现感冒症状后,应及时予以治疗,那么中医根据感邪的寒热不同,分别予以疏风散热或疏风散寒等药物。如果高热持续不退,出现咽痛、烦躁、咳嗽、气急等症状,那就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时予以积极的中西药物治疗。

    “治从根本”,对于平素体质薄弱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等,必须在疾病的稳定期予以一定的中药调理,根据不同原因、体质,中医将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下面三个预防汤药方子,供大家参考。

    药方一:藿香6克、杭菊6克、金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清水煎,约15分钟~20分钟,上下午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左右,服三至五天为宜,此方具有疏风清热消积之功效,适合体质偏热的小儿。

    药方二: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苏叶5克。煎法、服法同上。此方具有疏风散寒消积之功,适合体质偏寒的小儿。

    药方三:薄荷3克,带皮鸭梨1个(削皮),浙贝10克。煎法、服法同上。此方具有散热生津止咳之功,适合体质偏热伴咳嗽的小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