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后又如何能做到公平公正呢?比如爸爸这个月上缴了1500元,并在家里大喊“我交了1500元”,爸爸、妈妈和小明同时快速把这笔账记录在各自的小本子里,也同时大喊“爸爸交了1500元”,此时一个区块的建设就完成了。若此时小明高喊“爸爸交了1000元”,但家庭资产依然记录为“爸爸交了1500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想要更改记录,小明需要买通爸爸或者妈妈其中的一个,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轻易的任务。但是,一旦放大规模,需要串通几千人、几万人呢?篡改的漏洞被破解就大大降低了。 1.0时代 “一沾就飞”的代币时代 此时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架构已在家庭内部搭建完毕。 为了给生活增添点乐趣,爸爸决定给最快速记账的人颁发“劳模币”作为奖励,“劳模币”作为一种“游戏币”,起初只是代表着付出的荣誉感。但是,突然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劳模潮流”,大家纷纷效仿记账换取“劳模币”,“劳模币”数量有限,可抢夺的人越来越多,稀缺性被赋予了价值。“劳模币”就相当于“比特币”,如今成了投资品而不是一种荣誉。 为什么各种虚拟货币跟风而起,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广阔前景吗?答案是:因为造币来钱快啊!但风险也如影相随。 2.0时代 核心价值的挖掘 经过1.0时代的狂欢,区块链的核心潜力(数据库的透明、安全和可追溯)才应该是真正被挖掘的意义所在。此时数据的控制权不再集中于其拥有者即“中间人”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查看、和校验。 金融机构正快速进军2.0时代,试图将各类金融资产,如股权、债券、票据、仓单、基金份额等整合进区块链账本中,成为链上的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交易。 3.0时代 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3.0时代还很遥远,只有到那个时代,区块链才能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证明“我就是我” 区块链技术的诞生给“身份证明”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完整无误地记录记录在区块链上,一旦紧急需要,可以把记载的信息晒给对方,大声地说:看,这就是我。同样的技术可以拓展到学历证明、所有权、证书等证明的有效认证问题。 信息溯源—追溯“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追本溯源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公益事业,从捐款那一刻开始到项目完成支付,包括捐赠项目、明细、资金去向,每一步都将被详细记录下来。从此你捐的款,能真的到需要的人手上。 供应链若能做到溯源防伪、交易验真、及时清算,则将解决现有贸易金融网络中的诸多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