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智库 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东唐诗之路,如何共建大花园?

    2 共建大花园 要虚题实做、远题近做

    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共建大花园,要使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那么,就要小题大做,虚题实做,远题近做,洋题中做,中题洋做。

    比如,小题大做。四明山景区可借陆龟蒙的《四明山诗. 鹿亭》,来借题发挥。“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四明山有几百家景区、民宿,如果谁家先来促销,只要游客背诵得出这类有关四明山唐诗的,就可获赠景区门票、民宿餐饮优惠券甚至免房费。估计这波炒作,将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来四明山旅游。

    同时,要远题近做。充分巧借王阳明、黄宗羲等先贤、浙东文化做文章。四明山好山好水,这一带真的是读书养性好地方。所以,现在抓紧挖掘与阳明文化、浙东文化等题材元素,在四明山一带开办阳明书院等载体,从而来带动国学旅游、禅修旅游产品。精心推出四明山的特色农家菜。比如,四明山家家户户会做的笋干菜,让游客嗅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笋干菜香味,“找回外婆家的童年记忆”。

    还要,虚题实做。在“唐诗之路”中,陆龟蒙、皮日休等诗人多次提及的桃

    花坑,已消失在当代游客的视线中,但究竟在今日的哪里?一直是个谜。10多前,笔者与文物考古专家杨古城先生、溪口风景区管委会人员等一起探源栖霞坑古村至徐凫岩古道,并查阅《四明栖霞王氏宗谱》、《四明谈助》、《四明山志》等资料后发现,桃花坑原来就在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奉化溪口栖霞坑。

    从奉化溪口镇往西,顺着深山峡谷前行,过一座布满藤萝的古桥后,栖霞坑古村便映入眼帘。香樟,樱花,青砖,黛瓦,炊烟,溪流,古朴的廊桥,鹅卵碎石的小径,一阵古风扑面而来。一幢幢晚清风格的古建筑物,赫然耸立于青翠的竹山之下。

    栖霞坑原名叫桃花坑、桃花沟,大概清末才改名栖霞坑的。一条清浅的小溪,把栖霞坑两岸人家连成完整村落。《四明栖霞王氏宗谱》记载,四明栖霞王氏,即是埋葬于嵊州金庭华堂(距栖霞坑直线距离约20公里)的王羲之后裔世孙。

    据《四明山志》记载,“桃花坑在二十里云之南。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丈,其石红白相间,掩映如桃花初发,故名”。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皮日休的《四明山九题诗》、《和陆鲁望四明九题诗》中,提到的“鞠侯”岩即徐凫岩别称,“云北”指商量岗一带,“云南”指桃花坑,即徐凫岩瀑布下谷地的栖霞坑。

    虚题实做,通过实地考察徐凫岩至栖霞坑的古道山径,以及历史资料记载,足以证明古人游踪所及浙东唐诗之路中的桃花坑,就在今日的奉化溪口栖霞坑村。这里可借诗路题材深度开发,发展农家乐、民宿、餐馆,重新开发“雷峰挺秀”、“石佛卧溪”、“笔架秀峰”、“仙松倚岩”、“双桥广济”、“鼓潭逸声”、“雷峰日照”等景观胜迹,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展现意象之美。

    3 “诗路”与“花语”结合 景散而神不散

    融浙东唐诗之路及樱花、桃花、梨花、红枫、杨梅、柿子等“花语”于一体的农家乐,如今在余姚梁弄、大岚、海曙龙观、章水、奉化溪口东岙、三十六湾、商量岗一带兴建。而这,“同一个四明山,同唱一首歌”,泛四明山旅游圈资源整合后,以使“景散而神不散”。

    整合“诗路”与“花语”主题农家乐,采时令水果、挖笋、采茶、农耕等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吸引着城里人,将成为今后四明山乡村旅游又一大品牌。比如,梁弄镇开发以横坎头村和岭头村为主的樱桃园、以汪巷村为主的百果园、以东溪村为主的杨梅园以及茶叶园、竹笋园等,依托浙东唐诗之路,将四明山的人文旅游、自然风光、红色旅游资源和水果花卉基地结合起来,培育特色农家乐。

    余姚鹿亭乡则突出北纬30度的养生、休闲、健康旅游主题小镇概念。随着这里的东方鹿苑(鹿文化产业园)对外开放后,给游客展现的就是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森林原野吃苹草、吃蒿草、吃仙草(石斛)的诗意景象。如今,香泉湾的铁皮石斛花养生节已搞起来。

    浙东古运河是联系唐诗之路的纽带,史称“山阴古水道”,其历史比京杭大运河还要悠久。浙东古运河,贯通了曹娥江、姚江和甬江,并与剡溪和新昌江相连,将京杭大运河与浙东广大地区的水网连了起来。如今浙东古运河已列入世界遗产,这为推广浙东唐诗之路的百官朝舜、兰亭雅会、曹娥投江、车厩练兵、大隐慈孝等遗迹景观奠定了基础。

    4 将沿线资源串珠成链 共建大花园

    浙东唐诗之路展现的四明山、天台山、天姥山、浙东古运河、剡溪、沃洲湖等神秀山水,呈现宁波、台州、绍兴独特自然禀赋,为打造山水相依、人文相亲的大花园,提供了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理据。

    针对当今游客的新、异、美、知、乐五种需求,浙东共建大花园,要强化五个度——产品差异度、文化内涵度、生活舒适度、旅游方便度和快乐满意度,从而达到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舒适力和快乐激荡力。把“三个传统”转变为“三个现代”。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更亲。

    养生、休闲、健康主题旅游,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可以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可依托四明山、天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民宿等产业体系。

    同时,将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健康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大量消费的聚集。并依托森林、茶园、山地、峡谷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体育运动、养生运动、极限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养生产品,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不走唐诗路,不识唐诗美”。宁波地处浙东唐诗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做好“诗路”文章,组织文学、旅游学、考古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专家共同考证,进一步明确浙东唐诗之路的沿线节点、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古迹,将沿线资源串珠成链,共建大花园,推进全域旅游,统筹谋划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又如,在中小学推广浙东唐诗之路内容的乡土教材,提高青少年的认同感。推出修学游、体验游、修心游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重游浙东唐诗之路,重吟唐诗之韵。通过诗路遗迹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建立“诗路小镇”与书院,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用国际视野来重新认识、规划、共建浙东唐诗之路“大花园”,把它打造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