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甬商面对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宋芳:从大海进军大山

    ■人物名片

    姓名:王宋芳

    职务:贵州宋芳中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贵州宁波商会会长

    贵州中林农业资源交易中心创始人

    甬商惠民服务中心发起人

    人生格言:敢为天下先

    最欣赏的企业家:赛伯乐董事长朱敏

    发掘特色产品

    贵州的特色农林产品资源丰富,但缺乏品牌与营销。以茶叶为例,贵州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茶青和最大的茶园700万亩,但由于品牌与加工工艺问题,影响了茶产业的发展。王宋芳计划在贵州设立茶叶加工基地和茶多酚提取基地,打造贵州名牌茶叶。

    贵州中林也将开辟茶业交易板块,前期将设立茶青、成品茶叶、茶叶衍生品即期与远期电子交易品种。

    王宋芳有个梦想——通过贵州中林交易平台,不但把贵州的农林产品卖到全国,还要将其销往国外。贵州中林引进国家林业局的中林天合森林认证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为贵州生态农林产品提供国际认证,这样贵州农林企业在当地就能拿到通向世界的“通行证”。同时,还将建立中国生态农林产品国际认证产品电商平台。

    甬商惠民目前已开启茶品牌、酒品牌、优质休闲产品等,深受市场欢迎。未来,王宋芳将采取品牌连锁的方式开出贵州农林产品线下实体店,已在全国寻找了很多合作伙伴。

    王宋芳说,贵州的蜡染、刺绣等少数民族特色产品,文化内涵丰富,但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如被誉为刺绣的“活化石”的马尾绣,以马尾为重要原材料,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技艺。又如全部采用手工的蜡染,做成围巾一条能卖到2000多元。

    如何塑造品牌,并为品牌注入文化,这是她思考最多的。她要做的,是给这些产品“鼓与呼”,把这些蕴含文化特色的产品推向全国。

    两个故乡 一种挂念

    甬贵两地相距数千里,关山几万重。可是,岁月流转情怀依旧,尽管离开家乡多年,但王宋芳心中一直涌动着浓浓的乡情。她创办公司、注册品牌,想到的都是家乡。不管是2016年3月成立贵州甬商惠民农林服务有限公司和后来注册“甬姑娘”商标,还是与贵州茅台集团合作推出了茅台“宁波帮”酒,都打上了宁波的烙印。

    对于第二故乡贵州,她同样热爱和牵挂,对那片土地,她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和家乡一样的感受,这种情怀伴着她走过了贵州的山山水水。2017年1月,王宋芳和贵州宁波商会的几位副会长,深入遵义山区,走访贫困家庭,并在遵义举行大型慈善晚会,贵州宁波商会20多位企业家给最贫困家庭的25个贫困孩子一一送上了助学金。“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很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照亮他们的前程,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活动,我们要继续举行。”王宋芳说。

    作为商会会长,她希望能用好贵州“消费帮扶”的良好政策,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经常邀请兄弟商会去贵州考察,参与当地的产业帮扶,助力精准扶贫。

    王宋芳说,随着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产业的聚集,贵州将迎来大发展,甬贵两地的交流将更加频繁,合作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她希望甬商总会成立后,全体甬商能更好地抱团发展,甬贵经济合作迎来新的篇章。

    谈成功:没有退路是最好的出路

    一路走来,王宋芳感受到做企业的艰辛与不易。中国的民营企业老板永远是最累的打工者,哪里缺位补哪里。如果不努力,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抛出轨道。她深感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需要抱团发展。

    王宋芳称,转战农林产业是她的二次创业。做企业得先学会低头。在商言商,必须抛开心中的那份孤傲,不断学习钻研。要以更多的付出,赢得存在,获得认同,争取权重。“没有退路是最好的出路。”她说,人要有一种绝不言败,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只要你够坚毅、执着,不经意中,眼前就会豁然开朗。

    Q:您的业余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您的爱好是什么?

    A:我最大的爱好是工作吧,一天不工作就会感觉全身难受。其实我这人很简单,陪家人是最幸福的事情,购物也不会关注什么奢侈品。

    Q:宁波先贤王阳明与贵州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作为一位在贵州发展的宁波籍企业家,对“阳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你有什么想法?

    A:王阳明先生悟道的龙场,我特意去参观了。他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非常有价值,对企业家也非常有用。我们应该学习。宁波已经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促进会,我感觉对阳明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宁波越来越重视。我们的农林特色产品也曾在2017年的王阳明心学论坛上展出,公司也有计划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弘扬阳明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