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特写 新年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的方式在变 年货也在变

    记者 徐文燕 王心怡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喝完一碗饱含五谷丰登含义的腊八粥,农历新年的脚步也就近了,你也要购买年货了。

    年货记录了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时代的演变。

    不同年龄的人对年货有着不同的记忆。在传统和新潮齐头并进的当下,他们对于年货,又有哪些态度和主张呢?

    80后是高端炒货的主力军

    根据《华东地区80后90后消费者网购年货研究报告》,食品零食是选择最多的年货,占比达到72.8%。

    王强,80后,百草味CEO。

    王强对过年的最初记忆来自外婆的灶台。儿时的他,过年最期盼的是穿上新衣去外婆家拜年。到做饭时间,他会主动放下玩得正欢的鞭炮跑去外婆的厨房。

    外婆家的灶台上,错落地镶嵌着两口大锅和一口小锅,竖着的烟囱上已布满斑驳的黑色印记,或浓或淡,如同外婆脸上的褶子,或深或浅,藏着岁月写下的故事。

    那时的王强,个头还不及外婆的灶台高,在那目不能及的地方,是所有魔法的源头。他时而帮忙锅下填火,时而踮起脚尖看外婆变“戏法”似的将一碗碗热腾腾的菜变出来。

    在外婆所有的“戏法”中,王强最爱的是香酥兰花豆。外婆将盛满秋日阳光颗粒饱满的蚕豆浸水晾干后,用菜油炸制。看着豆子在菜油沸腾的锅里不断翻腾,豆壳如兰花般绽放开来,粒粒开花,香气随即弥漫开来。

    外婆用漏勺将豆子捞起,豆子还吱吱地舒展着,白色的豆肉变成黄油油的透明兰花瓣,外婆撒上一把盐,那香香酥酥飘散四方的美味便成了过年时节小孩的零嘴、大人的下酒菜。

    在那个食品种类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节外婆灶台的兰花豆,给王强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依旧不能忘。

    时光在灶台上穿梭,外婆的灶台早已没了主人。那时不及灶台高的他,如今已是一家食品公司的CEO。

    与王强一样,80后的记忆里,过年就没少过坚果炒货。西瓜籽、葵花籽是他们小时候的标配。再大些,小核桃、腰果仁占据主流。

    徐欣也是一位80后。一家几口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闲不下嘴,这样的的画面伴随了她整整二十年,年年场景重现,年年不知倦怠。

    年货传承年俗年味。艾瑞联合京东发布的《华东地区80后90后消费者网购年货研究报告》显示,64.8%的调查人认为,购买年货是春节传统习俗,能够增加节日气氛。59.6%的人认为,购买传统年货更能增加“年味儿”。

    如今,榛仁、蔓越莓干、提子干、松子、核桃仁、夏威夷果、碧根果……这些解放人类双手的高端坚果零嘴开始悄悄“攻占”人们的味蕾和钱包。

    在京东《零售革命下的坚果大时代》报告中显示,购买坚果的人群中,超过6成的消费者选择购买中高端产品,高端坚果是未来的消费趋势。80后是坚果炒货的主力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