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封面报道 讲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2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塌了,有地接着”

1997年,徐珂与徐建迪的合影。

    B 四年后,大学梦成真

    紧接着,爷爷因为身体原因从逍林棉花厂退下来,给了爸爸顶职的机会。在街坊邻居眼中,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能够就此进入供销系统,拿着每个月22元的工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而爸爸心中,仍然放不下高考的执念。他一直在蛰伏着等待一个机会,只是这话全都无法与父母言说。

    他的17岁,过得疲惫而寡淡。每天上班时间长达8小时,除了在办公室里上班以外,还要时不时兼顾铸件厂里面的活儿。车间里泛着浓重的油味,空气里到处都是看不见的金属尘埃。爸爸没有口罩,只有双手戴着手套,在那里将每一个出产的轴承毛坯挫到平整。一天下来,吸入了不少粉尘,一抹鼻子,全是黑色的污垢。

    明明已经很精疲力竭了,他却总觉得有一股子劲儿撑着。走回寝室,爸爸就彻晚学习各种教科书,完全不知疲倦。在这个简易的“图书馆”中,他踽踽独行地度过了每天的“晚自习”,有滋有味。厂里的年轻人时兴成群结队出去玩,看着爸爸独自走回寝室的背影,总喊他:“小后生,噶年轻干嘛不出去戏戏(玩)啊?”

    1981年,厂里开始职工教育的风潮。一部分职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历与文凭不予承认,需要重新去考试。所考的科目中,还出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18岁的爸爸,摇身一变成了他们的“老师”,常常在自己学习之余为其他同事们辅导习题。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叠叠蜡纸油墨香的作业背后,爸爸也收获到了知识。伴随着积累的同时,爸爸也于2年后进入财务部门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会计。

    1984年,命运之神终究为这个准备了一轮又一轮的男孩打开一条罅隙,透出一丝光亮。爸爸成功通过统一考试被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专业录取,这意味着,终于可以进入大学读书了。他说,自己当时几乎是含着泪嗫嚅着一遍遍看那份沉甸甸的通知书的。

    学校的授课点设在杭州,一年要往返4次。当时的课业压力之大,令爸爸现在都觉得发怵。“期中考、随堂考、期末考样样都有,几乎每次去学校第一件事情就是考试,一旦不及格,也只有一次补考机会,再不过就是劝退了。”他说,还记得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同学,每一轮考试都有一门没有过,总能在补考后侥幸逃生,这样坚持了2年之后,终于顶不住了,还是选择了退学。

    而对于爸爸来说,大学是年少时心心念念的梦,再苦再累也不能放弃。3年以后,他顺利毕业,成为棉花厂为数不多读过大学的人。

    C 一技之长,躲过下岗潮

    上世纪80年代的尾牙,老电视机里传唱着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老百姓的日子逐渐红火了起来,对于消费也渐渐有了需求。1989年,慈溪供销大厦应运而生。五层的敞亮大楼坐落在浒山城区的核心地段,购物环境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是慈溪最响当当的百货大楼。据说,当时楼中率先建了慈溪罕见的自动扶梯,引得许多家长抱着孩子在那里玩耍。在众人欣羡的目光中,爸爸成为了那里的会计,当时的月薪达到72元。

    尽管,1986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企业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的消息早已吹至南方人们的耳中,却仍然没有打破大家对“铁饭碗”的信心。在慈溪人眼中,供销社与棉花厂里的工作俨然是岿然不倒的好岗位。

    爸爸仍然按着自己的步调走着,只是工作繁忙到超越他的想象。1992年,我2岁,刚刚尝到了探求世界的甜头。殊不知,爸爸正准备参加第一批会计师全国统考。在经常加班到10点多的情况下,爸爸回到家第一件事情便是想方设法将我哄睡着,再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最后,他成功拿下了这本证书。

    1998年,我仍然熟络地穿梭在供销大厦各部门与爸爸的同事们打着照面。大厦的一、二层,是最人头攒动的场所。齐整的货架上摆着各种新鲜的货色,毗邻四处一片买卖的声音。在8岁孩童的眼中,这仍然是一个百货大楼应有的鼎盛模样。

    然而,事实却相反。当时,名噪一时的大楼气数已尽。阒寂的夜里,我瑟缩在摩托车上与爸爸一起下班回家,这一路,他都没有说话。

    安逸的慈溪人眼中那“还早”的国企改制浪潮还是涌到家门口来了。时不时往我手里塞一把糖的叔叔很少笑了。我猜想那时,棉花厂女工们也不再在仓库里“呤呤”笑着玩侧手翻了吧。

    改制伴随着一股下岗潮,杀了许多人一个措手不及。记忆中,爸爸的几个朋友来我家一起吃饭,说到这个,便开始一盅接着一盅地饮酒,常常几度陷入语塞。爸爸只能伸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天塌了,有地接着。”

    谁会料到,一本毕业证和一本会计师证,会成为爸爸的“护身符”——恰巧,正值慈溪引水工程办公室在招财务负责人,作为财务科科长的爸爸具备出色的业务能力,还拥有当时鲜少有人齐全的两本证。就这样,他被调入了这个新岗位。

    他噙着泪花离开了自己曾经深深耕耘过的那幢大厦,却因一技之长躲过了下岗潮。我也从来不知道,这个家未经颠簸的背后,是他一次次在与命运中的倒悬之危短兵相接着,过滤掉所有的忐忑与不安,才换来不易的平静。

    D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听着父辈的故事,回首我的28年,才发现自己曾经是一个最奢侈铺张的人。

    从小学开始,爸爸就经常对我说,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儿时的我,没有领会这句话的分量,全当它是每个家长都会随便说说的口头禅。我贪玩过、颓废过,肆无忌惮地消耗掉当年爸爸羡慕不来的教学条件。浪费完最棒的时代所给予的全部红利后,我才发觉自己错了。

    我再度重新审视爸爸常常苦口婆心教交给我的道理,那些字眼,淳朴到容易令人忽略:“孩子啊,你要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地学习,诚实地做人。”

    一之为甚,岂可再乎。痛失进入大学的机会以后,我提前走上社会,从学习模具开始一路成长。现在,我也通过不断努力拿到了重庆大学本科文凭,并成为一名令家人们都倍感自豪的工程师。我只知道,自己仿佛体会了一遍那年父亲走过的曲折小路,所以对眼下的一切都倍感珍惜。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这是《庄子·人间世》中的一句话。而放入年代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却要郑重其事地去反驳——“螳臂当车”并不是一句轻蔑的戏谑,甚至令我感动不已。爸爸举着自己纤弱螳臂,从来没有妥协,尽力阻挡着时间车辙扬起的各种尘土巨石。38年了,这副螳臂不由分说被上了模子,浇了一层又一层滚烫的铁浆,终于铸就成了铜墙铁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