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6版:乐享 荐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季读书单(下):喧嚣中体味花间的雅意

    朱学东/文

    简介

    朱学东,路边美食达人,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做过大学老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曾任《南风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

    春日迟迟,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繁祁祁。正是读书好时节。此时读一本好书,便如在春天在心里撒下一粒好种子。

    “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想当年乱世之中,春暖花开时,李渔倒是过着那种我今天依旧梦想而不得的生活,临水抚琴,花间读书。真是羡煞我辈。

    但是,纵使这种生活只能成为一种梦想,有梦想总比没有好。至少,这个梦想让我感到美好依然在远方,值得去追寻。

    事实上,李渔在乱世都能有临水抚琴花间捧读的雅意,我们怎么能做不到?

    我也能。

    于是,不仅是临水,不仅是花间,在任何平静或喧闹的空间里,但凡只要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都能掏出随身携带的书,让自己像老和尚般入定,沉浸入书里的世界,在书中纵横山水,感怀嗟叹。

    《塞纳河畔》,伊琳娜•奥多耶夫采娃著,蓝英年译。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2月。

    这本俄罗斯流落异乡的侨民作家生活的文学回忆录,书中所记,多是流亡作家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琐事展示了这一群俄国曾经的知识精英们流亡中的精神状态,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和作家名的命运。

    《二手时间》,阿历克谢耶维奇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2月。

    后苏联时代普通人生活的口实,经年极权生活挥之不去的阴影,构建了新国家的图景和底色。这是一本诚实的书。这所记录的是那些普通的苏联人俄国人口述的自己的命运,你几乎不会在历史书上找到他们。

    《寻墓者说》,蓝英年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2月。

    作者蓝英年先生,是苏联文学的翻译大家,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他搜集俄国文学和历史及档案资料所得,书中故事荒诞悲怆,文字流淌易读。

    《两个人的乡村——作家通信》,杨村,余达忠著,三联书店。

    这是两位苗侗族贵州籍作家的通信,我觉得这些通信直接刊发在媒体上,会让这种个人之间的对谈通信缺少了某种很重要的东西。不过书中所及异乡风情,虽然变化日大,尚可神往。

    《北平风物》,陈鸿年著,九州出版社,2016年2月。

    1949年之后旅居台湾的陈鸿年先生,从风情到业态、市肆、庙会、货声、习俗、游乐、宴饮等诸多方面,生动翔实地记下了老北平的市井生活和人情世故,堪称北平版的梦华录,可作老北平的生活导游。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徐贲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1月。

    本书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指出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和思考。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人》,尤瓦尔·赫拉利著。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本让人脑洞大开的书,我很惊讶作者的博学,更惊讶于作者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本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前坂俊之著。新星出版社,2015年1月。

    本书揭示了日本报业这个二战前日本最重要的舆论机关,对于军部从揭露和批判到退缩和沉默,再到顺从和屈服的过程。言论自由既死,国家即会溃亡。本书不只是对媒体业者有借鉴意义,对所有有知识的成年人,都有借鉴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