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56种换乘模式多元化聚集,15分钟内可实现“无缝对接”

空铁一体交通枢纽的“虹桥镜像”

    记者 王心怡 范洪

    未来很远,远到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想象铁路宁波西站和宁波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模样。

    未来又很近,近到我们的面前就摆着上海虹桥这一个堪称完美的样本。

    2005年3月,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长途、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虹桥交通枢纽在图纸上缓缓铺开。

    2009年5月,依托虹桥交通枢纽,上海提出规划和建设连接服务长三角经济区、服务全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虹桥商务区的设想初具雏形。

    “铁陆空三位一体,56种换乘模式多元化聚集,换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如此快捷、完美的出行体验,如今已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上海虹桥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也为我们建设宁波西站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A 铁陆空15分钟内可“无缝对接”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从宁波坐高铁出发,到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后,步行至上海虹桥机场航站楼花了14分钟,而步行到东交通中心换乘轨道交通、出租车、公交车需要的时间更短,基本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据预测,到2020年,上海虹桥枢纽每天将处理近11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64000人次换乘转运量,每天产生的道路交通流量将达到20万辆车次。如此大体量的客流,要在15分钟内完成换乘,就连虹桥枢纽总设计师都曾直言:“这是我从业近30年遇到的最大挑战。”

    按照传统的建造思路,将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列于一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会是一个长达6公里的“巨无霸”建筑群,步行穿越其中需要花1个多小时。

    设计团队给出的方案是——多层堆叠式,将枢纽站的每个部分拆分,再根据功能的不同上下叠加于交通中心里,从地下到地上一共6层,每层都承担一种不同的交通方式。比如,最底层是轨道交通,再往上有公交、出租车、高铁、飞机等。

    此外,为方便旅客在枢纽内的流动,整个枢纽通过标志的颜色将枢纽内的各大建筑加以区分,像航站楼采用的是绿色的标志,磁浮站为橘红色,高铁车站为蓝色。而每一个建筑内部,各个功能区域都有具体标志,旅客需要有标识的地方一定会有明确的标志标识。

    往小了说,换乘便利了,可往大了说,这样以“枢纽一体化”理念形成的总体规划使建筑群实现了土地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高度集约,无疑是宁波可以借鉴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