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智库 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哪些措施兴实体?

加大减税力度排名与去年相同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受访者共识度较高。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为“加大减税力度”“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降低各种费用”,选择率均为五成以上,分别为57.9%、57.0%和52.1%。这一排名顺序与去年调查结果相同。同时,“鼓励技术创新”也获得了44.6%的受访者青睐。

    此外,受访者认为,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还有抑制虚拟经济泡沫(20.7%)、降低人力物流等成本(12.4%)、提倡“工匠精神”(9.1%)、加强产业政策扶持(8.3%)、鼓励企业走出去(7.4%)、降低利率(6.6%)、落实社会兜底政策(6.6%)、实施品牌引领工程(4.1%)和稳定汇率(0.8%)等。

    1 目前实体现行税费标准仍较高

    “加大减税力度”和“降低各种费用”均有五成多的选择率,作此判断的学者们认为,目前实体经济企业现行税费标准仍然较高,部分税费减负政策落实不到位。减税降费依旧是当前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建议继续清理多头行政收费,减少涉企收费自由裁量权,坚决取消相关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动态优化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同时,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适当下调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

    2 营商环境是提升生产力的生产力

    五成多受访者对“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一举措充满期待。

    他们认为,营商环境是提升生产力的生产力,需要着力改善。这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营商环境整体呈改善、提升的趋势。但各城市表现差异较大,个别经济不振的地方营商环境恶化,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只有在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中,实体经济才能得到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法治化”,特别是要以法治化来强化政府的契约精神。依法保护好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收益和自主经营权,才能切实强化企业家人身财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和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

    3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

    2018年的经济增长,对2018年~2020年中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需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加大力度,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尽快实现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这需要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推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开放。

    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科学化,要提高创新活动效率,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亟待实现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

    4 防金融风险避免误伤实体经济

    学者认为,就中国经济自身而言,在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大环境下,需要正确处理好“金融防风险”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随着针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一系列政策新规的出台,过去五年时间里金融大扩张、流动性宽松的格局将出现逆转,过去被一些实体企业高度依赖的融资工具将受到限制,甚至可能被禁止使用。

    建议加大信贷等传统融资工具的扩张力度,以缓解因限制融资工具可能导致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防金融风险的同时,要对货币流动性和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保持密切关注,避免误伤实体经济。

    5 虚拟经济实体投资收益不平衡

    二成的受访者选择“抑制虚拟经济泡沫”。他们认为,虽然2018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趋势是不断向好的,但是我们也需要保持对局部领域风险的重视。从风险因素来看,如何“脱虚向实”,让虚拟经济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积极寻找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有效举措,用市场力量来扭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的不平衡,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前成本高阻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优先推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尤其要重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消除和大力整治现有名目繁多的地方性涉企收费项目;巩固已有的降成本工作成果,防止前期已经降下去的成本出现反弹;推进经营服务性收费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工作,实施目录清单动态调整制度;运用信息化平台,让所有收费更规范、更透明;还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