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新商业革命的强大引擎,科技创新和商业革命的融合将会推动我国经济三大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广阔前景。”3月24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在发言中表示。 李萌表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变成商业发展的动力,技术成果带来的商业进展已从蓄势待发进入群体迸发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包括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及消费的场景化与个性化等。在未来,大数据、5G通讯、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人机融合等技术值得关注。 李萌认为现在的科技创新是围绕商业模式、体制、思想观念和价值层面的全方位创新。政府应当开放公开数据,促进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同时完善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如何保护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依然需要研究。 高瓴资本张磊提出,在科技创新1.0阶段,技术是颠覆者,目前已进入2.0阶段,前沿科技作为赋能者,助力企业发展。张磊提出,企业家需要思考如何用创新改造企业文化,企业如何拥抱创新,如何让人才发挥作用,创新如何帮助社会进步,如何让边缘化人群享受创新成果。 强生公司亚历克斯·戈尔斯基表示,强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目前在肿瘤免疫疗法与机器人手术中已经取得进展。他认为企业具备创新能力需要做到三点:首先,创新依赖于有热情的人才,强生在全球有5000人进行研发;其次,需要坚持长期投资,研发成果未必能及时商业化,但数据将用于下一代创新;第三,要从公司组织层面鼓励创新,高校里的学术中心是活跃的创新中心,大企业要与外部资源做整合。 生物科技领域存在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初创企业,在竞争之下,他认为与其被别人颠覆,不如自我颠覆。生物科技领域需要做很多基础研究,基因组的理解需要数字化发展,机器学习、可视化的发展可以让手术机器人有更好的效果。他强调,使用新技术需要有同情心,若技术被不当使用,会造成危害。 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称,中国利用后发优势不断追赶前沿,即从产品的生产需求出发寻找技术。他认为眼下进入另一阶段,要从科学原理出发,将技术推向市场。 周其仁认为这种模式的创新已经开始,比如博士生毕业课题发现了新的原理,将其做成有应用前景的商品,并申请专利。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发展不再依赖大量资金投入,而是技术投入。这也要求国家做出相应改革。技术研发单位目前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这些机构受到的触动较少,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这些机构的体制需要更大改变。 周其仁同时强调,很多原理的发现最初都是一个想法,社会禁忌少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新想法。社会也应当设有创新机制,让市场与技术更好地连接起来。 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称,人力密集型的直销是安利公司的商业模式。他在二十年前就被媒体问及“创新是否会让大量销售人员失业”,但时至今日,销售人员没有被技术取代,技术作为工具,让销售员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公司也保持每年5%的复合增长。 他强调新技术拉近销售员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也让公司更了解客户。在过去,销售员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式联系客户,这在当时也是一种技术。过去成功的经验容易让大企业止步不前,安利的商业模式下,德·狄维士强调公司创新的速度要越快越好。 美国UL公司伟廉仕称,技术进步会为企业带来风险。UL最初是一家中小型公司,随着企业壮大,遭受的黑客攻击越来越频繁。他认为黑客窃取信息比传统的实物盗窃更难被发现,他举例称,若他的汽车被盗,他会立刻发现,若身份被窃取,发现的时间会有所滞后。 这要求经济活动中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保护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如何解决,跨境信息流动应当在什么规则下进行,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并解决。 英杰华公司首席执行官麦智信称,公司已成立332年,很多成立时间长的公司必须要将传统业务剥离才能创新,而保险企业的创新依赖于过去的数据,数据科学家的出现给行业带来巨大转变。 目前很多创新来源于中国,英杰华公司希望能与中国公司合作,这比独自创新更容易进入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总是会对生意产生影响,中英双方向来有良好的关系,这有利于英华杰与中国公司合作。 国研经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