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对知识的追求超乎想象

    3.重专业 对于技术创新情有独钟

    宁波企业家喜欢哪种创业模式呢?调查显示,宁波的企业家对于技术创新情有独钟。

    受访企业家们认为,对创业成功有关键影响的个人因素依次为:对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模式的敏感性、管理或者技术的专业性、以往工作或研究经历、个人的社会资源、学校或家庭的教育和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

    这也一改以往“创一代”只要吃苦耐劳,零技术也能入行的格局。这两组数据说明,新时代宁波企业家的创新驱动动力较足,对专业背景和技术比较依赖,总体上着眼于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提升企业内功。但选择创新品牌的占比较少,从另一方面反映宁波企业家过于内敛,喜欢闷声发大财、不事张扬的行事风格。

    4.抗风险 四成企业挺过两次以上生死关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家们都经历过关乎重大战略走向及生死存亡的情况,甚至44%的企业经历过2次及以上,但都挺了过来,充分反映了企业家们对抗市场风险的坚韧与顽强。

    在遭遇这些重大关键节点时,他们除了靠个人或集体的正确判断和引领之外,大多依靠供应商或客户的支持、寻求政府的帮助和获得亲朋的支持,得以顺利渡过难关。

    5.重诚信 遇经营困难仍坚守承诺

    在问到如果企业之前承诺一个为期5年、每年捐赠100万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公益项目,但目前企业的经营遇到困难时,高达71%的企业家会信守承诺,选择照常捐赠或适当缩减金额急需捐赠;25%的企业家会在渡过难关之后继续捐赠,只有不到3%的企业家会终止支持该公益项目,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宁波企业家们是高度注重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

    B 宁波创业环境如何?

    八成企业家表示基本满意 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吸引企业家在宁波创业的最主要原因而言,占据绝对优势的是在宁波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经历(占比54%),然后才是宁波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

    这一方面说明有宁波工作、学习、生活经历对于选择在宁波创业起了决定性作用,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来宁波创业,就要吸纳更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就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停留并感受宁波。只有熟悉、了解宁波,才会喜欢上宁波、对宁波有感情,从而留在宁波。另一方面也说明,吸引到的外地企业家比例还相对偏少,可挖掘的潜力巨大。

    调查还发现,宁波市对创业创新的扶持比较有效。本次调研中有51%的企业分别享受过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针对初创企业的租金优惠、针对初创企业的优惠贷款和针对创业人员的身份保留、停薪留职等待遇。此外,认为当前政府在鼓励创业创新方面的政策很有效和比较有效的企业超过一半,也说明宁波鼓励创业的政策整体上还是有效的,但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总体80%的企业家对于在宁波创业的感受基本满意,充分说明宁波市场、政策环境较好。另一方面,还有20%的企业认为低于预期或数不清楚,说明创业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

    C 转型升级意愿不强烈

    不少企业宁愿“等死”不要“找死”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热词和战略性任务,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调研过程中,许多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不转型升级是等死”,但认为主动进行转型升级是“找死”,而在实际中“宁愿等死”的比例也远大于“主动找死”的比例。

    调查显示,目前有相当部分企业家面对资金紧张、产品成本上升、产品需求不足、收益下滑等生存困境时,企业家精神体现不足,不愿再冒险和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瞻前顾后,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转变普遍存在“不愿、不敢”的情况。

    还有部分企业家随着财富积累,惰性思想不断膨胀,创业和实业精神退化,“套现”冲动和投资金融获取暴利的冲动逐渐显现。

    另有部分企业家靠制度红利创办了企业,但没有核心技术,陷入了增长瓶颈期而创新能力缺乏,面对转型升级显得有心无力、困难重重。

    在问及当前大环境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时,虽然83%的企业家认为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但只有40%的企业家认为主要取决企业家本人意愿,而60%的认为取决于外部环境推动(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行业地位和企业规模分别占22%、20%和18%)。

    调查发现,企业家们普遍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内容是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更新等制造业常规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不是提高研发能力、加强

    品牌建设等智和质的提升。与此相对应的,只有18%的企业家选择以自主开发的模式来开发新技术,而以合作的方式(包括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的合作)占比67%。说明大多数企业家仍然抱有传统制造业的观念,即只重制造、不重研发,严重依赖于合作或外购的方式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前宁波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智造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的状现状。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2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多元化经营,有72%的企业家对于万达集团出售大量实业走轻资产的做法表示欣赏且有意愿模仿或部分模仿,反映了企业家们“脱实向虚”的整体趋势。

    在这个“脱实向虚”的趋势中,企业家们对于涉足房地产还是金融业的态度非常鲜明:在近些年房地产乱象给部分涉房实业造成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下,只有35%左右的企业家选择在保留实业的前提下适当涉足房地产或减少实业比重以转投房地产。而高达81%的企业家有意向在实业的基础上少量涉足金融业、在完成初步积累之后向金融业发展甚至以金融业为主。

    D 激发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和担当

    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单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由广大企业一系列具体的、主动的创业创新活动所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企业家正是经济增长方式或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换句话,企业家精神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动力。

    为此,宁波社科院课题组认为,面对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宁波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着力引导、激发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家精神,如完善政府服务企业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建设的科学和针对性,培育市场公平公正竞争环境,加强企业家个人层面的教育和培养,构建和谐的政商关系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