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成功秘诀 潘永健笑着说,听过他这场分享会再去创业,能少亏50万元到100万元。 1.任何细节都值得关注 2008年,涌上外婆桥第一家店的开张过程也很曲折。光店面就找了2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店,还没装修却因前店主背了5个官司、欠了大量高利贷而被迫中止。 经过这样的教训,如今涌上外婆桥配备了专业的律师团队,每一家店签约前都会谨慎调查。 2.挑对合作伙伴,在合适时机,做适合的事。 他认为,如果想做有规模的企业,凭借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是做不大的。找到好的合伙人,补足各自的短板,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形式。 “潘永健正是因为找对了汉通总厨严珑这个好的合伙人,又恰逢宁波家常菜馆还未兴起,抓准了这个市场,做了涌上外婆桥这个品牌,获得了成功。 “一个好汉三个帮”,除了合伙人,他还幸运地拥有愿意跟着他闯天下的“铁杆粉丝”徒弟们,在初创阶段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潘永健说,真正的餐饮市场调查应该在周一到周四期间做。商圈内,周末的客流量普遍比较大,看似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实则仅靠这两三天的时间是难以支撑的,大多数店都“死”在工作日。 4.坚持,是他将企业做大的要点。 涌上外婆桥在开第六家店——南塘店时,到了最艰难的时刻。随着规模扩大,员工罢工、员工受伤、客人投诉等问题层出不穷,企业面临经营失控的状态。 “遇到这样的节点,就需要继续坚持。” 其间,潘永健大量引入人才,补足短板,并加强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架构搭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涌上外婆桥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已经拥有了30多家门店,2000多名员工,经营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年接待人数300万余人次,同时正在往北京、深圳、安徽等地发展。 潘永健说,多年来与涌上外婆桥一起齐头并进的宁波餐饮企业大约有五六家,贴阁碧、汉唐、小城故事……但如今回过头看,仍然稳定发展的已经寥寥无几。 5.营销从来不是他的发展重点 现场有读者问潘永健:为何很少见到涌上外婆桥做推广、打广告呢? 潘永健认为,连锁餐厅不像网红店,不在于营销,也不是一次性生意,提高消费频次的关键还是口碑。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菜品好吃才是吸引回头客的王道。而连锁餐饮,最要紧的是标准化。 市场上大多数商品是生产出来,检验合格之后再投放市场,而餐饮则是一边生产,一边销售。这期间任何人的因素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甚至厨师当天炒菜的心情和状态也很可能影响最终菜品。 人的标准化是最难实现的,因此餐饮行业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目前,涌上外婆桥有自己的培训部、质检部,每一道食物都有“身份证”,规定了菜的主料、辅料、操作流程、装盘、售价、毛利、照片图像等等,还拍摄成视频供员工学习。 潘永健还设置了“末位淘汰制”,对客人点的最少的菜进行原因分析。他也经常去外地考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摸索,研发新菜。 6.“一流企业做文化” 潘永健重视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团结,以更大程度体现人的价值。 2013年,涌上外婆桥正式开始了企业架构的搭建,开启了企业由粗犷团队转为狼性团队的打造。 潘永健创立涌慧商学院,推广厨房管理“六常法”: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常教育,为宁波各连锁企业提供人才、设备、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如今,宁波百分之六七十的连锁企业,都在涌慧商学院进行团队培训。 C 读者交流 现场,有读者提问,“涌上外婆桥的创业过程中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潘永健回答道,资金不是创业真正的重点,创业者应该量力而行,慢慢积累。创业方向和模式,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才是创业成功的钥匙。 潘永健还认为,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努力错了方向,只会越走越远。 他举了胖哥俩加盟商和蓝带味牛扒的成功案例,强调试错是创业的必经之路,但创业者可以通过加盟,或者在打工中积累经验的方式“走捷径”。 一位在海岛上投资民宿的读者问:“如何突破客流量不够的瓶颈?”潘永健答道,涌上外婆桥的每一家门店都选择在热门的商圈当中,即便有些地段租金高,但好位置才能拥有足够的客流量。 本期分享会上还来了许多年轻人:“这期创享会的内容特别充实,能给想要创业的我们带来许多启发。分享会上企业文化的视频展示,令人非常震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