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博会,撩起宁波创意与激情

    C 三届宁波文博会的四点启示

    宁波文博会迄今虽只举办了三届,但其深度融入、助推城市经济发展,成效已逐渐显现,至少带来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利用平台集聚效应,激发产业活力

    随着宁波文化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智能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如今已涌现出贝发、利时、海伦、大丰、音王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制造企业“单打冠军”,文化内容产业、文化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在逐年提高。

    而宁波文博会显示出较强的平台效应和聚集效应,更为宁波经济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招商吸引力。据统计,上届宁波文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2万余名,19.2万参观人次,签约项目48个,签约总金额约128.4亿元,涉及文化旅游、文化园区、文化演艺、文化服务、文化金融等各相关领域。

    启示二: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的产业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宁波文博会近万名境内外展客商的到来,也增加了天一阁、奉化雪窦寺、象山影视城等旅游景点的客源。

    据测算,去年宁波文博会为城市经济带来的综合收入达40亿元以上。其间,境内外200余个团组,1200余家参展企业,为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洲际酒店、泛太平洋大酒店、雷迪森酒店等10余家酒店带来了丰富的客源,

    广告、会展、创意、设计、商贸、法律、金融、保险等10多个行业的500余家市内外企业,参与了宁波文博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文博会产生辐射效应,吸引带动相关及其延伸产业发展,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的一条产业链。

    启示三:文博会为宁波城市代言

    随着宁波文博会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肩负起浙江省乃至全国性文博会、文化产业发展大平台的使命,主动对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提升了城市地位与城市形象。在充分发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和“东亚文化之都”的品牌效应上,全面展示宁波的文化气质、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实力。文博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启示四:“文化+”把握产业升级新趋势

    “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等主题,既是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宁波文博会着力培育的特色展馆。

    “文化+”,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融合互联网、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既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宁波重点培育和壮大的主力军之一,而宁波传统制造业也将搭乘“文化+”的快车,将文化元素植入,赋予企业活的文化内核、文化精神、文化活力和文化价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D 如何依托文博会平台推动宁波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是宁波产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以文博会为平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的模式,凭借文化产业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及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打造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这将是引领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首先,宁波文博会须“品牌化”自我升级。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办会路子,突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非遗生活化、文化保税贸易等特色,宁波文博会必将在全国40多个文博会中脱颖而出。

    其次,完善文博会平台,推进会展业和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以打造会展业、文化产业核心区块为基础,以培育优势文化产业基地为导向,推进宁波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挖掘宁波“商帮”文化。加快建设以文化休闲、海洋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文化产业基地集聚带,如开发影视拍摄场景度假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等,形成不同特色和功能的文化产业基地,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

    第三,构建良性投入机制,强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构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会展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一方面,通过吸纳社会各界投资,建立专项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投入,促进优势文化产业尽快做大做强,重视扶持文化产品创新和新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人才引进、资源配置、行政服务、招商引资等政策,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第四,实施项目带动,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示范效应。通过培育文化产业大项目,推进文化创意、影视动漫、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会展、旅游等优势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

    最后,注重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为文化产品提供交易平台。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转化平台建设,通过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力引进项目,将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及时与现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转化,产生规模效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