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点亮产业之光

枫林晚书店。
枫林晚宁郡地舆图手机壳。

    B 文创让书店焕发青春

    古朴的小巷、陈列整齐的书架、复古的彩色玻璃和敞亮的露台……今年1月,在宁波经营了16年的民营书店“甬上枫林晚”以全新的形象在月湖金汇小镇安家落户。

    这是书店第三次搬迁,店长郑永宏不禁感慨万千。“从2002年在西门口20平方米的文史哲类书店,到鼓楼100平方米的艺术文化生活馆,再到2015年的南塘老街分店,直至如今500平方米的专题活动空间,我们以传统与本土文化为主线的经营理念一直没有变。”

    在坚守书店定位与“个性”的同时,郑永宏也洞悉业态调整的重要性。

    “近两年图书行业发展快,竞争也日趋激烈,纯粹的书店也需要更丰富的产品来吸引人。”郑永宏说。

    在“枫林晚”月湖分店二楼,排放着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青瓷的碗碟、“阿拉宁波”字样的笔记本,还有“天一萌虎”等。

    无独有偶,在“上海三联书店·筑蹊生活”,科技日历、玩具、首饰、包包等文创产品也随处可见。宁波三联书店的文化运营总监武佳莹说:“这些都是合作品牌,有去年引进的果壳网科技日历,从日本采购来的日系品牌,还有Papahug等。”

    业态融合也使一些书店的功能从“图书卖场”转向“活动空间”。郑永宏一直强调“以书为核心让大家聚在一起”,让枫林晚书店“与文化连接”。

    “我们自2014年以来每个4月就会举行一次城市书房主题活动。”郑永宏说,“通过书店我们吸引了一批人,再通过与书相关的文化活动把大家融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

    除了举行读书会、人文讲座,还引入舞台话剧,这让枫林晚成了不折不扣的“人气”平台。“我们不仅有读者群,还有专门的志愿者群体‘书虫1932’。”

    上海三联书店的目标读者群则以年轻都市女性和陪同小孩的家长为主。为此,三联则提供了诸如咖啡品鉴、手作体验、儿童教育等服务活动。“未来我们还将增加投入,为我们关注儿童教育的目标人群搭建亲子互动的空间。”武佳莹说。

    2017年下半年在宁波影都开业的“启华·城门口艺术空间”也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综合体。它不仅集聚了本土书店品牌和音乐演出舞台,还是混沌大学、樊登读书会等线上知识社群的线下活动所。

    “书店能起到引流的作场用,我们在做的事情便是把人群从家里拉出来,让我们的书店成为一个公共休憩的文化艺术空间。”其负责人钟声说。

    C “书店+”引领新经济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宁波市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正在逐步高涨,未来的文化消费趋势相对乐观。宁波新华书店集团企划经理胡燕告诉记者:“去年宁波书展游客量达每天10.2万人次,比前年增加了20%,同时从业态看书店的销售额也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重视图书消费的重要性。”

    回暖的读书热为文化消费领域带来巨大的人流量。书店又能为城市经济带来什么改变?

    枫林晚用“书店+文创消费”交了答卷。郑永宏说,综合南塘分店和月湖总店来看,文创产品收入相当可观。

    “南塘分店依托南塘老街旅游资源,每天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不少游客会购买我们的文创产品当纪念品,销量最好的是宁郡地舆图——这是我们复制的清末老地图,从中能看出宁波老城区的建筑和空间分布格局,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深受欢迎。”郑永宏介绍说。

    同样,三联书店也以多元化经营变身为综合性文化消费场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城市文化地标,它还能像“景点”一样,带动消费。“我们曾经邀请过随笔家陈美龄为读者做教育分享会。作为三个斯坦福毕业生的母亲,陈美龄的讲座还吸引了很多人从上海、杭州特意冒雨赶来听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武佳莹回忆道。

    而城门口艺术空间,“书店+综合体+社群经济”的模式已现雏形。钟声说,目前城门口的主要营业额仍来自物业收入,但社群经济或将成为未来的发力点。“我们与樊登读书会宁波站有商业合作:我们免费为他们提供每周的活动场地,为其线上APP提供线下引流,然后在会员费上分成。”钟声表示,樊登读书会等线上课件销售也是一大亮点。

    钟声的妻子袁靖同时还担任混沌大学宁波站的站长。“混沌大学是一个主要面向创新创业人士的社会教育平台,目前宁波已经有1000多名会员,每周六都会在城门口艺术空间举行线下学习和讲座。”袁靖说,“我们还能打通全国混沌大学学员的资源,通过融资与渠道对接,将对宁波的创业创新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D 一间书店与一座城

    显然,书店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因子,它不仅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不论是枫林晚等民间书店出售的本地文创产品,还是新华书店在重建本土文化上的种种努力,都在为宁波城市形象站台、向全国推广宁波的城市文化。而城市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胡燕说。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文化活动空间载体的书店对城市作用,离不开对城市的主体——“人”的影响。在浙江万里学院编辑出版学副教授隗静秋看来,“书店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实体,可以集聚知识与信息,影响个人的精神生活,从而对团体机构产生间接性的改变。”

    胡燕也认为,市民的精神素养与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金字塔式上升、不断互相联系的过程,而正是书店,撑起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底蕴。

    “伟大的事业往往需要伟大的企业去推动,就好比共享单车带动了市民的绿色出行习惯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书店这样的艺术空间,让更多的市民养成阅读和文化消费的习惯。”正如钟声所言,书店能培育引领市民的精神追求,而市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又将反哺文化消费的增长、提升文化消费的水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