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封面报道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Vlogger的本土色相

    B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Vlogger

    如果说媒体是当下内容创业的潮水,那苍苍正呈现着潮水的一种流动方向。

    2011年从浙江工商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考研进了复旦,两年后回到了家乡宁波。受到了新闻的感召,她热衷于奔赴内容生产的第一线,以本名“余晓晨”写稿、编辑。其间,她认识了老张这位Vlog视频博客的发烧友。老张用每天更新一集手机视频记录生活的方式刷新了苍苍认知,媒体还能这么玩?

    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正以其自有的价值观俘获了她这样的媒体人。“我还是辞职了,接下来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苍苍在微信的那头打了几行字。

    2015年年底,她和纸媒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她有个名讳叫“苍老思”,以此开了同名公号。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只用一年,订阅用户超过8000,但写作者只有苍苍和老张两个人。

    2017年年初,手里还接着其他工作,个人微信公众号还只是兼职运营,但到了5月份苍苍全身心投入到公众号中。最初,Vlog的形式被投放在公众号里,尝试性地做了一期流行性测评,发现传播效果不错。“第一个视频印象最深刻,做的是宁波共享单车的测评,当时正是共享单车初次进入宁波市场,蹭着热点干脆体验了一把,推出之后立刻收获了2000粉丝。”

    《哈罗单车摩拜单车 宁波公共自行车大PK》发出后,苍苍像迈过了一道坎,再往后做,投放B站上的反响也相得益彰,粉丝轻轻松松突破了3000大关。“毕竟B站还是二次元的社群聚集地,消费测评类能做到这个成绩,我们觉得还不错了。”

    事后来看,数据好看,和Vlog的推广运用有极大的关联。其实,Vlog这种形式在国内还算是新颖的概念,但是在youtube上早就成了95后一代人记录生活的主流方式。在youtube上搜索Vlog,可以检索出超过9千万条结果。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到今天,仅仅是youtube平台上每个小时就会诞生2000条Vlog作品。对于全球范围内的95后甚至00后来说,Vlog的形式有新鲜感、接受度高、互动性强。

    苍苍问自己,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成为一个好的Vlogger?答案有很多种,要“拍”耕不辍、有创意、会讲故事……但这次采访她最想突出“人格化”这个关键词。

    “在做了这么多期视频下来,我们得到的反馈是观众真正喜欢看的并不是简单的对于博主生活的记录,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拍摄者个人风格的生活记录。”在北美地区为什么具有那么强的用户黏性?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更多是因为视频主的人设,观众喜欢这位视频主,所以只要是他拍的内容都会有很多人看,这是Vlogger界意见领袖们的基本共识。

    C 向内容电商靠拢

    知乎网友SungKim在讨论Vlogger的存活现状时提到了一点:在youtube上,Vlogger的频道达到了一定规模,youtube便会主动在视频里加广告,这些广告商都是像苹果、三星、可口可乐这样的大企业,一掷千金。而一旦Vlogger的视频里出现广告了,就说明可以变现了,收入也会根据观看量的增加而增加。北美率先出现了这种全职达人,用这笔收入来支撑生活,绰绰有余。

    直接把钱跟视频播放量挂钩,B站也审时度势地推出了“充电计划”的打赏机制,苍苍亦参与其中。

    “但目前而言,这功能对于国内Vlogger来说,聊胜于无。”苍苍解释道,首先是打赏的收益效果一般,假如做了三个月收到了1716.45电池数,折合成人民币只有171元,中间的转化率只有10:1,再加上视频制作的软硬件投入,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很低,入不敷出。

    随着“苍老思”外化为符号,“苍苍老张”内化为产品,苍苍俨然从一名内容生产者过渡成企业经营者,学着管理自己的公司。

    箭已在弦上,稳定变现渠道迫在眉睫。偏偏国内Vlogger们单纯依靠平台打赏的方式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

    “那我还是倾向于先运营公众号,写写软文植入广告以解决活下来的问题,然后再去积累B站上的流量。”苍苍在公众号创立后的第二个月就接到了广告,“应该是看我视频的粉丝吧,虽然广告费不高但意义非凡。”

    后来也有其他公司的市场经理蛰伏良久,粉丝见面礼就是一笔广告投放。

    “在B站,只有订阅粉丝数量达20万~30万的规模,意见领袖们才能拿到全国性质的广告。”离成为大V(Vlogger)还很遥远,她不相信天下有免费掉100万元广告费的好事,唯有一个信念:首先要做出足够受粉丝喜爱的内容,才有资格去规划商业模式,为了后期变现考虑而制作出的内容,很有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去年5月到11月,她就改变了视频更新的频率,“一开始可能会频繁更新,到了11月10日之后我们调整了步伐,基本上一个星期更新2~3次,步调放慢更考磨选题方向。”创作的主题也从消费测评慢慢变成了鄞州中学的校操记忆、我在国企大院里长大等怀旧情怀的内容,在苍苍的意料之中,刷爆了朋友圈。

    未来,苍苍说,可能会学习“深夜发媸”吧,“向内容电商靠拢,方便看到资本的曙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