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研究院展出的人脸识别前台机器人。 |
记者 乐骁立 实习生 史旻 时间迈入2018年,物联网产业已经进入更加快速的实质性发展阶段。在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的宁波,一大批物联网产业链厂商如雨后春笋,刷新着人们对宁波产业结构的认识。4月9日,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暨2018物联网及智慧城市展览会在深圳举行,宁波10余家企业集体亮相,以“宁波智造,连接世界”的名义,投身到产业发展与竞争的大潮中。 改变,从“三块表”开始 在2017年,这个被业界称为中国物联网元年的年份,物联网芯片和模组研发进展迅速,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厂商如雨后春笋,遍布各行业应用。 从大的物联网产业链看,前端硬件产业包括芯片、无线模组、传感器,中间层的产业包括应用开发平台、连接管理平台、设备管理平台,而下游终端产业为物联智能终端硬件与应用服务。 从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宁波参展商看,宁波物联网企业所涉及的细分产业比较多元。“短短两三年时间能冒出这么多的细分领域企业,宁波创新能力还是不能小嘘。”深圳物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改变,往往是从传统优势产业开始。 从前,宁波除了服装、文具外,“三块表”——“电表、水表、气表”也是一块金字招牌,而这些表具也是宁波接触物联网的第一批应用终端。 由宁波水表有限公司制造的NB-IOT智能水表继去年3月在深圳首发后,又于5月落户宁波姚江花园小区。在本次展会上,与宁波水表公司同台亮相的还有宁波东海集团打造的智能水表、浙江蓝宝石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物联网燃气表等产品,再次彰显了宁波表具行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与创新能力。这些智能表具不仅做到了远程抄表、故障报警等,还提供了大流量报警等功能。 借宁波智造优势 前端硬件或成拳头产品 依托原有优势,精准切入物联网产业关键领域的不只是表具。柯力传感,这家原来中国最大的专业称重仪表企业,在物联网爆发前夜已经变身成为中国最大的称重传感器制造商,并搭建起称重物联网云平台。 宁波傲视智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则是智能网联汽车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其推出的第一代激光雷达系列产品,具有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能够获取丰富的目标信息,并可全天时工作。 据了解,目前宁波已有各类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企业30多家,涉及压力、电流、光电、速度、位移、温度等领域。其中宁波柯力传感,专业研制生产称重传感器、称重仪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连续6年赢得中国轻工业产品衡器行业排名第二和称重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中车时代是传感器铁道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传感器产品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市场约占30%份额。 “宁波的传统优势在于制造,而物联网上游关键零部件、下游应用硬件的生产正好符合宁波的优势,为宁波在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宁波物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用平台机会颇多 在本次参展的物联网甬企中,应用平台服务商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段产业链市场最大,细分领域最多,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想象力。 浙江文谷软件有限公司瞄准的是工业4.0领域,为企业提供工业大脑,如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标准执行系统(TSES)、智能办公平台(IO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集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宁波安联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是一款自助停车解决方案,为停车场、车位建设者和运营者提供开放式标准化服务API接口,实现车位导航、查找车位信息、预定车位、共享车位、错峰定价、在线支付等功能;宁波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提供的是宁波市物联网家电云平台——极动云,将传统家电接入互联网,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家电物联网智能技术研发瓶颈,提升家电产品使用的交互体验与智能学习能力…… 宁波物联网应用服务商的爆发趋势与全球基本保持一致。根据 GrowthEnabler 研究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份额分别是智慧城市(26%)、工业物联网(24%)和健康互联(20%);其次是智能家居(14%)、汽车互联网(7%)、智能公共事业(4%)和可穿戴设备(3%)。 “下一步,随着AI(人工智能)与IoT(物联网)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将催生一大批千亿级的新经济产业和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展会上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短板明显,亟待提升 从产业链角度来说,宁波目前在传感器、应用服务、智能终端等领域皆有企业布局,但鲜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而在芯片、无线模组等关键技术领域,宁波则短板明显,亟待提升。 “宁波首先要坚持聚焦工业物联网这一细分领域,随后向服务应用领域延伸。同时,培育、引进更多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一步培养相关人才。”市物联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物联网应用目前正处于初期发展时期,不管是实体巨头还是互联网大佬都在逐步摸索。“作为中国制造的灵魂和神经中枢的工业物联网有强大的前景和生命力,面对困难我们必须静心思考。”柯力传感掌门人柯建东建议,一是保持定力,敏锐观察,做好垂直产业链物联网应用优秀示范平台项目;二是要攻难克坚,坚定不移,打造好工业物联网的平台资源整合利用;三是坚定信念,顶层设计,把工业物联网发展作为产业革命的核心路径建设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