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读编往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产权之痛,你遭遇过吗?

    殷浩

    中兴通信被美国精准打击,芯片断供更是被媒体形容为“锁喉之痛”。这样的切肤之痛,你有没有遭遇过?

    或许你觉得这话问得有点扎眼,或许对于你来说并无此虞。但实际上,知识产权问题从来都在身边。

    中国不仅在高端核心领域缺乏自主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导致被锁喉,在品牌商标、专利等领域也经常遭遇“伏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在宁波演讲时指出,现在有许多国外公司经常做一些专利的全球布局,在国内抢先申请一些技术专利,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在这方面有所准备,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律师函和漫长的诉讼。

    比如,2016年1月,宁波市知识产权局收到韩国某器械公司提交的《专利侵权纠纷请求书》及其相关的证据材料。韩国当事人称该公司在国外市场上发现一款涉嫌侵犯其专利的器械,调查发现是宁波某公司生产、销售,因此请求宁波市知识产权局责令宁波这家公司停止生产、销售相关产品,并销毁工具、包装及宣传材料。宁波企业收到该投诉后觉得很冤,这些产品都是公司自主开发的,怎么会涉嫌侵权?在宁波市知识产权局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宁波公司承诺停产相关涉案产品,同时承诺对产品进行改造使双方产品有明显的区别。

    宁波这家企业的遭遇,实际上就是被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所击中。而类似的“专利陷阱”也经常出现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还发生过多起淘宝卖家因产品侵权而遭遇罚款的案例。

    怎样避免知识产权之痛?怎样避免专利陷阱?怎样保护自己的专利和商业秘密?甬商总会与东南商报联合组织了一场甬商微课堂,请知名知识产权律师吕甲木坐堂开讲,介绍中美贸易战中有关知识产权纠纷的核心话题,讲述在OEM、ODM过程中如何避免侵权纠纷的技巧,以及企业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等问题。欢迎读者粉丝收听收看,交流互动。

    甬商微课堂隔周一次。欢迎大家踊跃参与,可以就微课堂的主题提出建议,也可以推荐主讲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