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观察家 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根一直都在宁波

赖振元

    反哺

    家乡大小事铭记于心

    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建筑领域,龙元建设毋庸置疑取得了累累硕果。闯尽上海滩,父子俩坦陈:“我们的根一直都在宁波。”

    一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尽管龙元建设集团总部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迁往上海,但注册地一直在象山。这背后,尽数皆为企业反哺宁波的各种方式。

    除了龙元带动一大批象山人走出渔港就业致富以外,企业还是象山县的纳税大户。据了解,去年龙元建设集团上缴象山县税收1.9亿元,占全县建筑企业纳税总额的27.7%。

    作为建筑巨子,集团的团队也常常活跃于宁波大大小小的工程现场中。

    近年来,龙元建设在宁波市每年承接近20亿元的建设项目,多数为公建项目,其中有地铁4号线东钱湖站项目等;2015年以来,企业陆续投资宁波市东外环PPP项目、奉化市政道路PPP项目、象山两条公路PPP项目,总投资额近30亿元。“我们都尽心尽力做好,不在家乡人面前丢脸。”赖朝晖坚定地说道。

    龙元集团用“感恩与传承”发展慈善事业,用爱心温暖更多的人。在家乡慈善总会,龙元还设立600万元帮困基金,每年50万元利息用于家乡赈灾、助学、资助孤寡老人;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联办“龙元班”,为学生免学费,并提供就业。

    展望

    “一二四”的三年雄壮步伐

    反哺的力量,来自于企业源源不断前驱的动力。眼看着,又到了三年战略规划之际。

    赖朝晖表示,一个明确的总体定位不可或缺。“转型一直是企业的主旋律。”他说,“今后3年,龙元建设将从目前施工总承包和PPP两翼齐飞,逐步转到‘城市投资运营综合服务商’的定位上来,成为城市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奉此圭臬,企业力争到2020年末实现净资产规模和利润两个指标翻番,业务涵盖包括以PPP投资、建设、运营为主体的投资板块,以设计、总承包、钢结构、幕墙及建筑产业化为主体的建设板块,以运营、维护和城市管理业务为主体的运营板块,以及以私募基金等金融业务为主体的金融板块这四大板块。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城市投资运营综合服务商”和“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意味着龙元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业务的拓展。

    “虽然现在投资领域以PPP为主,但绝不意味我们放弃其他领域的投资。”赖朝晖表示,一方面,PPP是现阶段政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手段,且龙元早已抢占制高点发展得炉火纯青,得以全面参与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的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对于和集团战略方向相吻合、对提升业务专业能力有帮助的产业上的投资机会,也需要挖掘。“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提升集团全领域、全周期的服务能力。但需要强调一点,无论做什么领域的投资尝试,都要牢牢把控风险,不能超出自身能力盲目冒进。未来,我们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赖朝晖说。

    对话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好也是龙元集团从象山二建更名“龙元”20周年。在您看来,龙元的成长和国家改革开放,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赖振元:国家改革开放为我们创造了时代机遇。在改革开放的思路下,我们靠艰苦创业,“走小步,不停步”。上世纪90年代,我们学习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对项目经理实行承包制。这个改革的思路,龙元是第一家,轰动全国。现在要变了,我们考虑合伙人制度,大家都是老板,一起创业。

    记者:龙元从象山走向上海,再从上海走向全国,龙元靠什么取胜?

    赖振元:我们靠质量创业,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企业生命,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高兴只有一分钟”的创业文化,把荣誉放下,把压力扛起来。我们已连续17年名列上海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成绩不容易。

    记者:2014年年底,龙元成立PPP的投资公司龙元明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年来,总投资额640多亿元,名列全国民营企业第三位。但去年下半年来PPP政策有“收紧”的趋势,龙元建设对当前的PPP还有信心吗?

    赖朝晖:当前,PPP已经进入规范、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鉴于公司已经形成的PPP行业的先发优势、专业优势和团队优势,我们对PPP今后的转型发展,对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还是很有信心的。回顾三年来集团转型发展的历程,我们在企业组织、团队、市场和专业性方面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PPP市场经历了过山车的情形,但由于我们基础扎实,困难也相对较小。

    记者:4月20日,龙元再次回宁波召开2018年的年会,400多位全国各地项目经理汇聚宁波,为何不选择上海?

    赖朝晖:选择的背后,或许是一种家乡情节,我们希望更多的“甬商”能够回归家乡,为家乡引才,促进家乡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