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甬商 创享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训学校校长讲述给孩子报班的5条规矩

陈晓桦在分享会现场。记者 崔引 摄

    见习记者 马欣宜

    前几日,公众号“宁波创业圈”发布的文章《带娃上培训班,上着上着,她索性自己开了家培训学校》(详情可关注此公众号),讲述了80后创业者陈晓桦的经历,吸引了对艺术培训、创业感兴趣的读者们来到东南商报第十二期创业分享会的现场。

    分享会上,陈晓桦跟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验与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人生轨迹

    年轻的时候,一个人离开家乡到杭州上大学,山里的孩子坚韧、早当家,陈晓桦只跟爸妈要了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打工赚来的。

    她的第一份工作室雅芳的销售员,没有底薪,只有提成,每周末背着装满了化妆品的小背包,大热天东奔西走、到处推销。大学的这段经历教会她一件事:“凡事靠自己。”

    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期待下,陈晓桦回到了台州电视台参加工作。

    2003年,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陈晓桦毅然放弃体制内的安稳,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合计,在宁波创业开了一个影视公司。

    2009年,她迎来了人生新阶段——大儿子降生了。考虑到孩子和丈夫的发展,陈晓桦决定退居二线,随老公来到了象山,进入了专业对口的象山影视城工作。

    很快,陈晓桦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晋升为部门经理,负责宣传与策划工作。

    这时候,丈夫的工作又有变动,要调回宁波。陈晓桦再一次为家庭妥协,想要陪伴在丈夫与孩子身边。

    到宁波后,陈晓桦发现儿子对节奏非常敏感,便开始寻找市面上优秀的培训班,培养儿子的艺术天赋。在这个过程中,陈晓桦发现,市场培训班现状存在乱收费、不正规等诸多乱象。“朋友建议陈晓桦:“你有专业知识也有资源,为什么不试试自己做这个事呢?”这个计划得到了注重孩子培养的家长们的支持,几个满怀事业心和情怀、理念相同的人一拍即合,决定为教育做点事。

    经验交流

    在分享会上,大家也踊跃提问,陈晓桦悉心分享了她的创业经验与建议。

    1、对于想进入培训领域的创业者,您是否有什么建议?

    一、教育是我们民族的未来,特别是我们现在做的艺术培训班,针对的都是3-12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教育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做教育,必须要保持教育者的爱心、责任心与情怀。

    二、投资培训教育行业,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如果不是将他看做一个细水长流的行业来培育,急功近利只是想跟风赚快钱,那真的不建议。

    三、必须要正规,所选用的场地必须符教育局、民政局、消防局相关的法律规定,必须要拿到办学许可,要有经教育局认证的办学资质。

    2、对于想为孩子们报培训班的家长们,您有什么建议?

    第一个,要看这个培训机构有没有资质,如果是正规机构,在宁波市教育局官方的网站上也是能查询到的。

    第二个,要考察这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比如可以去查一查注册资金、他们的法人代表或股东是否有不良征信记录。经常有听到这样的故事,培训费提前交好,机构就跑路了,给孩子教的学费就泡汤了,要也要不回来。交钱的时候,票据都要叫他开出来,保存好。

    第三个,要看他的场地和选址。比如设在几楼,这是涉及到消防验收安全的考虑,如果有些培训班是在三楼以上,或者有些需要小孩坐电梯到高楼上去学习,万一发生火灾,孩子们的逃生安全是无法保障的。

    第四,要注意那种诱导消费、隐性消费。很多培训机构可能会先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引流,但其实里面有很多陷阱,后续会要你交各种费用,或者在课时上做文章,缩短时间以增加课时。

    第五个,要去实地考察体验一下,看看他们学校的师资实力和教育环境怎样。未来还会开设分校,需要大量有志于从事于艺术教育领域的人才和师资。同时,学校内的一些专业化的舞台也可以用于合作,承接一些表演活动。欢迎有志于此的同路人与她沟通、交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