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学东,路边美食达人,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做过大学老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曾任《南风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 |
朱学东/文 三月,我打江南返回北京,北京的雾霾毫不留情面地再度来袭。不过,纵是天气不好,时令也到了春天,春光关不住,万物以荣,卉木萋萋,“等在季节里容颜如莲花开落”。相比乱世之中还临水而读的李渔,我这样在买菜做饭,码字谋稻粱,及与友人买醉的琐碎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挤出点时间读书,也就不算什么了。 不管外面风和雨,“人读花间字句香”。读着读着,融汇进书中的天地,倾听并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不比什么都强么? “书中乃文人自在之处”。 信然。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著 水建馥译 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对话录》选收的四篇对话,《欧梯佛洛篇》《辩护词》《克里同篇》《费多篇》,反映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思想、生活和谈话,其中所探讨的问题,其实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方法的要旨。 一个人怎么装饰他的灵魂?苏格拉底说:“他装饰他的灵魂就不靠身外之物,而靠自身的饰物:自我克制、正直、勇敢、自由和真实来修饰自己的灵魂。”艾伦·布鲁姆说,对经典的阅读,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好的方法。 《美丽新世界》和《重返美丽新世界》 奥斯尔德·赫胥黎著 陈超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于1932年的《美丽新世界》,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未来社会图景,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波卡诺夫斯基流程”,完全沦为顺服的机器。《重返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在1958年出版的论著。在这部长篇宏论中,赫胥黎认为他早年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 约翰·帕顿·戴维斯著 张翔 陈枫 李敏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 本书作者约翰·帕顿·戴维斯,前美国外交官,前中国问题专家,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 这本书,可以从一个专业外交官的视角,看到美国在中国是如何失败的(如何“丢掉中国”),蒋介石集团不可避免的失败,以及二战中各大国之间的各种算计。 本书也是一部二战名人录。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著 冯璇译 社科文献出版社 这本书,将美第奇家族的兴衰时做了详尽的介绍,也真正解决了曾经困扰我的问题:美第奇家族何以成为佛罗伦萨慷慨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时期那些璀璨的艺术品以及那些诸多传世的伟大艺术家们的身后,都有着美第奇家族的幽灵。当美第奇家族的故事曲终人散时,最后一位美第奇签署的遗嘱,是让家族收藏的艺术品永留美第奇家族发迹乃至消亡的城市,佛罗伦萨。 《无敌舰队》 加勒特·马丁利著 杨盛翔译 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无敌舰队战败的故事,一直被视为英格兰遭逢危机又自我救赎的故事。这场笼罩在西班牙无敌舰队身上的劫难极大巩固了16世纪晚期信奉新教的英格兰呼之欲出的一种国家自我想象,即英格兰是蒙上帝祝福的地方。西班牙人帮助强化了英格兰人的这种想象。本书文笔相当好。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盖伊·特立斯著 范晓彬 姜伊敏译 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 在盖伊·特立斯之前,大概没有什么人如此打量过纽约,也没有人如此向我这样讲述过关于纽约的故事。 读这本书,就像夜深人静时,挺一位挚友跟你絮叨他的发现,那些从来没有被人发现的发现。总之,我很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