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观察家 城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品味幸福生活

宁波轨道交通供图

    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潘慧敏 水微娜

    徐先生的幸福生活

    早晨6点30分,徐先生从北仑清水绿园出发,开车5分钟,来到地铁1号线二期的松花江路站,将车停在附近的免费停车场,进地铁站,熟练地刷卡过闸机,一个小时内,他就能到江北外滩大桥附近的单位。“地铁便捷安全,路上还能刷刷手机,比起我之前单趟花2个多小时,太幸福了!”徐先生说。

    徐先生的家在北仑,工作单位却在江北,因为路途遥远,每天开车上下班无论是时间还是费用成本都太大。那时候,他一个星期只回一次家,工作日都住在丈母娘家。对此,他很内疚,夫人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辅导10岁孩子学习,很辛苦,自己却使不上劲。

    徐先生的这一心结随着地铁1号线二期的开通,逐渐化解。2016年3月,1号线二期开通了。徐先生一家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把房子换到了离地铁松花江路站不远的清水绿园。此后,徐先生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一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到了,重点是,能和家人在一起,天天都能吃上团圆饭。”徐先生笑着说。

    对徐先生们而言,地铁意味着,可以用最简单最快捷最舒适的方式穿越城市,将人们从低效率的出行中解放出来,让人们有更多时间品味幸福的滋味。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宁波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已安全运营1400多天,运营里程2150万余公里,累计运送乘客近3亿人次,3月份日均客流量接近35万人次,初步发挥了城市交通骨干线作用。

    “半小时交通圈”蓝图变为现实

    江南是宁波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鼓楼站区域站长,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宁波轨道交通工作,见证了宁波轨道交通的发展。她介绍,作为换乘站,目前鼓楼站日换乘客流达6~7万人次,大多为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东鼓道去年开放营业后,鼓楼站客流量稳步增加,现在上洗手间都要排队。

    宁波地铁的变化也让江南颇多感慨。在她的记忆中,4年前,1号线刚开通时,地铁里还是空荡荡的。

    “以前很多宁波人不知道地铁怎么样,现在切身感受到地铁带来的便利,大家都打心底里喜欢,更加支持和理解地铁建设了。”鼓楼站的志愿者张霞敏说。

    宁波轨道交通开通四年来,先后8次提升运能,开行时间首班车由初期的6:30提早至6:00、末班车由21:30延至22:00,行车间隔越来越短。

    继2014年5月30日1号线一期开通后,2015年9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紧接着,2016年3月,1号线二期开通,至此宁波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项目圆满收官,横贯中心城区75公里的轨道交通“十字”运营骨架形成,宁波城市交通步入立体化时代。

    随着地铁时代到来,宁波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蓝图悄然变为现实,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从1号线福明路站出发,不到10分钟,往东可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往西可以到宁波天一商圈和全国首个两站一区间地下商业街东鼓道休闲购物;从鼓楼站出发,半小时内可到梁祝公园游玩或去机场赶飞机。刚刚过去的三天清明小长假,宁波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111.6万人次,发挥了名副其实的“大动脉”作用。

    提升沿线土地资源开发效益

    作为城市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带来的不仅是市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生活方式。

    2017年8月21日,省内首个地铁地下商业街区、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两站区间地铁综合体——东鼓道开门迎客,开业后人气持续火爆,甬城市民纷纷赶来“探营”尝鲜。

    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智慧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鼓道165间店铺,出租率在90%以上,日均客流达4万人次左右。他介绍,作为宁波轨道交通“地铁+物业”第一个地下开发项目,东鼓道连接东门口和鼓楼两大核心区块的地下走廊,其贯通不仅是“轨道+服务”融合的典范,也是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全新探索,更给周边市民多增加了一个购物闲暇的好去处。

    此外,首个“地铁上盖”物业——杨柳郡一期开盘售罄,标志着宁波市首个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成功,也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格局全面落地。

    物业开发促反哺。未来,宁波轨道交通将坚持“地铁+物业”的发展模式,通过车辆基地盖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土地和拆迁地块再次利用等四种物业开发模式,不断提升地铁物业价值,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018年宁波轨道交通将完成土地储备268公顷,进一步探索实施一二三级土地联动开发新模式,积极谋划推进产城融合的地铁小镇建设,不断提升轨道沿线土地资源开发效益。

    与此同时,宁波轨道交通全面推动地铁新经济,打造“智慧地铁”,可以预见,在未来,轨道交通将更加全面融入宁波市民生活。

    200公里网络化运营格局将形成

    目前宁波轨道交通共有5条线路同时在建,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以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全线近80个施工标段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今年,2号线二期实现首通段(清水浦站-聪园路站)洞通;3号线一期实现洞通、车站全部封顶,围挡占用的道路同步实施恢复提升;宁奉城际铁路实现首通段车站全部封顶;5号线一期车站力争全部开工。根据目前实际施工进度,4号线工程预计于2019年7月全线洞通,2020年年底通车试运营。

    按照宁波市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前后,约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格局即将形成,进一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交通骨干作用。而远期,宁波轨道交通将形成“一环两快七射”覆盖中心城区的放射状网络,线网规模将达410公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