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婧 实习生 奚悦 通讯员 樊中华 人物名片 姓名:应裕乔 职务:上海明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甬商总会理事、上海宁波商会监事长 他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经济蓬勃而起的第一批甬商,又是那个万物复苏年代智慧与勇气兼备的上海商业环境“松土者”;他凭着严谨与正气、机敏与实干从默默无闻到宁波乡镇企业厂长,从集体体制内的领导到成为自主创业的先锋人物,从建筑装饰、钢结构、房地产到石材行业,最终成为上海石材行业无出其右的专家型企业家。应裕乔闯荡商海数十载,几无败绩。 这与他将“严谨”奉为为人处世的圭臬密不可分,这简单的两个字在他那里,却意味着认真做事、规矩做人、宽容待友、严格治业,还意味着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与平和豁达的心态之统一,更意味着身为甬商的尊严与骄傲。 1 勤学好思让他在行业内挥洒自如 “我的特点是硬碰硬。我的产品———花岗岩、钢材硬碰硬;我的产品质量、项目质量硬碰硬;我的性格也是硬碰硬……” 上世纪70年代末,20多岁的应裕乔已经是老家浙江宁波一个乡镇企业里的营销骨干。1980年,副厂长兼业务员的他出差南下深圳,感受了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气候。 似乎天生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1985年,深圳特区建设正热火朝天的时候,应裕乔移师上海。 “那时候,高桥有一个石化公司,我把家乡产的建材卖给他们,又把他们的原材料拉到浙江。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更顺的还是1989年,上海浦东建设的号角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让他有如发现新大陆。他开始积累自有资金,期待着有一天推销的是自己的产品。 作为甬商中的开路者,应裕乔接连创造了若干“外地人在沪经商”的“第一”,第一批在沪开启企业账户、第一批拿到在沪营业执照、第一批创办民营石材厂,第一个参与筹建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这些开创之举不仅为浙商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推动了上海相关政策的改变并有力改善了上海商业环境的便利性和宽容度。 1992年,恰逢浦东大开发,无数的建筑即将拔地而起。熟谙建材装饰行业的应裕乔看准了石材市场的巨大潜力,成立了上海外高桥花岗石厂。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第一批民营石材厂,应裕乔带领着团队积极参与到浦东的开发建设中去,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科技馆、东方电视台、浦东软件园、上海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东方绿洲”)、明天广场等等浦东著名的地标建筑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美观耐用的建筑石材。凭借高标准的产品、领先于行业的创新能力,在上海市诸多重大工程建设中成为行业标杆。 对应裕乔来说,看似冰冷混沌的石材是可以雕琢变幻、魅力无穷的艺术。“高端优质的石材产品,质量、设计和工艺是缺一不可的。”应裕乔说,“用料是否优质、工艺是否先进、设计是否能够不断创新,不仅关系到石材产品能否经久耐用,光泽如新,更决定一个建筑能否成型、安全是否有保障。” 他举了一个例子,当年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筑过程中,重达16吨的外墙罗马柱柱帽始终无法在悬挑38.5米的空间中得到固定。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设计院提出了诸多的方案,同时邀请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的数位国际专家前来评审。 应裕乔作为唯一的民企代表也参与了评审会,并提交了自己的方案。最终的结果让人吃惊,应裕乔提出的通过倍顺技术连接固定罗马柱柱帽的方案成为黑马,理念遥遥领先于其他方案,最终,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巨大的罗马柱柱帽按照应裕乔的设想矗立起来。 “我出国首先看的就是国外的古建筑。”应裕乔在解释他方案的灵感来源时说,“随身带着圈尺,边看边量边计算,再通过看书大量地学习。”勤学好思让应裕乔在行业内挥洒自如,在他的带领下,明珠成了上海第一批石材行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