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贵州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记者 陈旭钦 摄 |
B 布局“飞地经济”产业园帮扶 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宁波如何与延边州、黔西南州加强协作,可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入手,也可从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大布局入手。 宁波与黔西南、延边等地已有农业帮扶,共建园区、基地的成功经验,下一步可从产业共兴、市场共建、品牌共塑的角度入手,加强宁波与对口帮扶地区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对外开放、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方面的合作。 发挥甬商甬企作用,鼓励宁波企业家前往贫困地区考察当地区位资源、营商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助推产业扶贫。一方面,采取市场化运作和产城结合、共建产业园区、“飞地经济”园区的形式,引导两地企业和项目在园区内落户,引导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对口帮扶地区流动,嫁接宁波资本、宁波技术和浙江市场,共同探索“总部+生产基地”模式,鼓励服装纺织、汽车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赴受帮扶地区投资兴业、成链条转移。 另一方面,借助宁波相对优质的营商环境,引导对口帮扶地区潜在的自然资源、技术、劳动力资源与宁波本地资源、资金和人才相结合,共同开发新产业、新业态。 作为宁波与延边对口协作的重要内容,吉林(延边)浙江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将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在生物医药方面重点培育国药集团、修正药业、华润医药、“正官庄”人参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在健康食品方面挖掘人参、松茸、林蛙等延边食材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健康食品产业链;在养生养老方面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打造医疗养生、休闲度假、工业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布局。 C 拓展教育培训扶贫朋友圈 加强技能培训扶贫,可使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宁波一些企业将开展扶贫与技能培训教育相结合,与黔西南州有关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联手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家政服务、旅游餐饮、美容美发、物流配送等订单定向培训,使得有些贫困家庭青年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脱贫。 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就业带动脱贫,健全两地人才资源市场联动机制,增加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与宁波企业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鼓励宁波企业优先录用对口帮扶地区的劳动力,促进对口帮扶地区人才向宁波及长三角周边区域输出,也为宁波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劳动力支持。 事实上,20多年来,我市通过各种途径,为黔西南州培训各级党政干部、老师、医生和各类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进行农业科技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并通过校企合作、劳务输送等多种形式,接纳3万余名贵州劳动力来我市务工。 D 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 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当前在电商扶贫领域,从政策设计到基层试点、连片部署,邮政、供销社等系统在贫困乡村设立物流配送服务网点,再到社会动员与组织创新,从“授人以渔”到“营造渔场”,电商扶贫方式正在全面铺开。 通过“互联网+扶贫”手段,鼓励宁波电子商务等企业帮扶对口地区建立农产品、农俗产品网销体系,为贫困地区名优特产和优势资源走向市场搭建快车道,扩充市场需求,培育具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网销品牌。完善网购、电子结算、物流跟踪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帮助低收入农户通过开办家产品网上销售平台等方式减贫致富。搭上互联网快车,让农民转型为具有新经济思维、自立自强的新农民。 E 借力碳交易共筑“金山银山” 当前,国家在部分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可创新生态资金的使用方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完善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绿水青山也同样是“金山银山”,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碳市场的建立完善为精准扶贫提供又一新的路径方向。 未来,宁波可借力碳排放交易市场,落实与对口帮扶地区共同搭建碳普惠制平台,并且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对接,出售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产生的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鼓励有额度需求的企业和个人通过这一渠道认购碳排量,实现帮扶地区与对口帮扶地区碳排放配额抵消。 F 金融杠杆撬动“倍数效应” 鼓励宁波本地金融机构到对口帮扶地区开设机构,充分利用信贷、保险等多样化的金融手段与杠杆工具,撬动当地金融资本“倍数效应”,破解当地“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体的自力更生能力,促进扶贫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比如,鄞州银行作为发起行,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已在新疆石河子、五家渠、哈密、克拉玛依、四川南充、广西平果、防城港等地设立30家村镇银行。 下一步,需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设置产业扶贫贷款、村民农户小微信用贷款、村民职业教育项目贷款、民俗文化旅游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契合当地需求的个性化贷款模式,为贫困地区不同层次的贫困人口提供针对性的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优惠的小额信贷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以及贫困人口教育和就业创业。 G 营造舆论提振帮扶“精气神” 对口帮扶,舆论先行。自宁波与黔西南、延边等地区建立脱贫攻坚合作关系以来,宁波人低调实干,为对口帮扶地区提供了无私援助。连续多年举办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图书传递”、“温暖午餐”等大型献爱心社会公益活动,1万多名市民参与,结对认助了近2万名大中专贫困学生,资助了6万多名贫困学生。 扶贫先扶志。在全社会要积极营造精神脱贫的舆论氛围,激发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在今后帮扶工作中,应进一步凸显舆论强势,聚焦精准扶贫的“宁波故事”,深入挖掘宁波和延边州、黔西南州等地人民自我造血、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故事。只有传播了精准帮扶的声音,阐述了理念,其公信力和美誉度得以提升,帮扶的“精气神”才能真正被提起来。 “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如今,宁波站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沿,肩负着国家交代的重大使命与担当,把精准帮扶工作干在实处,站在高处,想在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