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智库 述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 乐骁立 实习生 陈焕赢 通讯员 王虎羽

    本周,知识产权成为宁波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周二,宁波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发布《宁波市2017年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和《宁波市2017年十大知识产权事件》;宁波知识产权学院在浙江万里学院成立;奥克斯与格力专利纠纷案宣判,奥克斯败诉,被判赔偿格力4600万元,刷新国内家电行业专利纠纷赔偿纪录。周三,鄞州区获评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县域;奉化科力三信气动元件厂与瑞士菲迪瓦公司长达八年的商标纠纷案也见诸报端。

    如此多的知识产权事件在宁波登场,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说明宁波产业升级到目前的阶段,无论内贸还是外贸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对知识产权引起足够重视,并付诸实践!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18.3万件、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1个、驰名商标86件、国际商标103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8件。国际商标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位居全省之首。

    但奥克斯、科力三信等企业的纠纷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宁波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之路仍任重道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宁波知识产权领域资深从业者介绍,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上海的工程师利用周末空闲之余,周五晚上(逢小礼拜便周六上船)从十六铺码头坐一夜的船,周六早上到达江北轮船码头,前往宁波各个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研发生产。

    仰仗这批“星期天工程师”,宁波的轻工消费品迅速崛起,在商品紧缺的年代获得了市场青睐,为宁波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宁波对“拿来主义”有了依赖,甚至有些企业萌发了“窃书不算偷”的心理。

    “以前,我们的企业还很小,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加入WTO之前,中国企业普遍不熟悉国际规则,因此后果没有显现。但随着产业升级,宁波的大企业越来越多,无论内贸外贸,市场对他们要求自然提高。”这位资深从业者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宁波的企业必须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体系。

    综合宁波知识产权领域一些专家的建议,记者也梳理了几条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建立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清楚认识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成果体现,有成果的前提就是要坚持投入,自主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服务。

    其次,要建立机制。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包括了技术、法务、外语等众多学科。因此,知识产权人才也必然是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的高校学科设置不足以培养出符合这种标准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一位专家指出。

    他介绍,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第一步是学会检索、分析,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出与本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并加以分析。第二步是学规则与法务,日本、欧盟、美国的知识产权认证、申请规则各不相同,同时诉讼的规则与流程也不尽相同。

    最好的方法,就是前往各地的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现场旁听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并与律师、法官交流,试着从他们的角度理解知识产权纠纷的判定与审理逻辑。

    此外,对大企业来说,要转变对知识产权部门的定位,让知识产权由“烧钱”变“赚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