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鸟回应:要约收购合法合规 很明显,这次由“太平鸟”系主导的要约收购资本大戏还远未落幕。4月25日,宁波中百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及收购方具体说明收购资金来源,并提示本次要约收购相关风险。 而作为鹏渤投资的控股股东,太平鸟集团此次要约收购,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太平鸟集团旗下资本提前布局的解读,以及此番发起要约收购的动机质疑。4月25日晚间,太平鸟集团就东南商报记者提出的诸多疑问作了明确回复。 记者:太平鸟集团旗下资本早在2017年四季度就已着手布局宁波中百,此次要约收购是否早有计划? 太平鸟:宁波中百的核心企业宁波二百是宁波的传统老字号商业零售品牌,创立于建国初期,是宁波市最早的百货零售企业。1992年商店销售就突破1亿元,被评为“全国百家最佳效益零售商店”,排名列居全国第三。1992年和宁波百货批发公司联合组建了宁波中百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宁波百货系统首家上市公司。 太平鸟集团实控人张江平先生早年曾在宁波二百设立专柜从事服饰零售,可以说进入服装行业的起步是从宁波二百开始的,因此有特殊的情感,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宁波中百的经营与发展,也曾投资持有宁波中百的股票。 记者:太平鸟集团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发起此次要约收购? 太平鸟:宁波历来是零售商业的聚集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诞生了宁波第一百货商店和宁波第二百货商店。后来十几年里,又陆续出现宁波三百、四百、五百和六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增加了美乐门、长发等商场。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下,大量百货商店相继歇业消失,只有宁波二百幸存下来。 作为宁波商业百货第一股,上市以后,经历了多次控股权变更,命运多舛,事件不断。目前,宁波中百控股股东所持股份长期被司法冻结,上市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 2017年底,根据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总体部署,宁波市政府启动“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推动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发挥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转型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组织体系优化,培养更多宁波龙头企业。宁波中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受到控股股东股份冻结,以及违规担保等诸多不利影响,自身经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更谈不上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018年初以来,宁波中百股价深度下跌,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尽管如此,宁波二百作为一家老字号,在宁波社会各界心中的情感地位依然深厚,百货经营团队多年来敬业务实,持续经营的基础条件尚存。 太平鸟集团实控人张江平先生期望通过部分要约收购,能使宁波中百从根本上摆脱资本旋涡,使上市公司重新回归实业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减少冻结股权未来处置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认可和支持。 3月,太平鸟集团与宁波市级金融风险处置专业平台——宁波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宁波鹏渤投资有限公司。如这次要约收购成功,投资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推动传统百货零售向新零售转型,努力使这一宁波商业零售老字号重新焕发昔日荣光,同时也将推动上市公司治理规范。 记者:太平鸟以及关联方之前购买宁波中百股票的情形是怎样的? 太平鸟:太平鸟集团投资控股的宁波鹏渤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收购人,在发出要约前未持有宁波中百股份,其关联方持股均系通过二级市场合规买入,且持股比例未达到5%,无须进行披露。 宁波鹏渤投资有限公司在宁波中百4月25日公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中,已经明确披露了收购人、关联方及其持股情况。上述操作均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更不构成内幕交易。 截至报告书披露日,宁波鹏渤投资有限公司未持有宁波中百股份;收购人的一致行动人汇力贸易、鹏源资管、张江平分别持有宁波中百448.5万股、423万股、104.6万股股份,合计持股976.1万股,占宁波中百股份总数的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