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财富 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4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创历史之最

    记者 张寅

    在A股持续调整时,“北上资金”抄底A股态度坚决。4月以来,沪股通累计净流入245.71亿元,深股通累计净流入146.76亿元,合计净流入金额392.47亿元。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凭借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北上资金”也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从历史经验来看,“北上资金”净买入金额的变化往往与市场未来的走势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其在近期的加速布局或也意味着A股市场未来企稳回升的概率较大。

    1 逆市入场态度坚决

    本周前3个交易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为76.13亿元,而上周累计净流入146.23亿元。上周三,沪、深股通净买入分别为39.83亿元、32.39亿元,前者为2017年10月以来单日新高,后者为深股通开通以来单日最高。当日“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72.22亿元。上周四,“北向资金”继续流入A股,沪、深股通分别净买入34.5亿元、18.16亿元,共计52.66亿元。

    “北向资金”有2项纪录在上周被改写。其一,创下年内单周净买入新高,此前峰值为2018年首周(1月1日至1月5日),“北上资金”净流入145.4亿元;其二,4月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392.47亿元,这一规模仅次于沪港通开通首月405.54亿元,由于本月还有3个交易日的数据未统计,4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或创历史之最。

    据统计,今年“北上资金”经历了1月加速流入后,2月受海外股市波动影响逆转为流出,3月恢复为净流入,但当月流入规模并不大。

    2 资金主要流入白马股

    “北上资金”4月主要流入食品饮料(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非银(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家电(美的集团、格力股份)、医药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

    截至4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46只个股期间分别登上沪股通、深股通每日前10大活跃股榜单。

    从净买入金额来看,共有37只个股实现“北上资金”净买入。其中,贵州茅台期间获“北上资金”净买入31.62亿元居首。此外,中国平安(30.65亿元)、五粮液(27.26亿元)、海螺水泥(21.80亿元)、美的集团(16.79亿元)、海康威视(14.73亿元)、伊利股份(13.83亿元)、恒瑞医药(11.99亿元)、招商银行(8.83亿元)、分众传媒(6.72亿元)、中国国旅(5.78亿元)、格力电器(5.44亿元)等个股期间累计净买入金额均超5亿元。洋河股份、万科A 、大族激光 、宝钢股份、宇通客车、中信证券、平安银行、东方财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太保、上海银行、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泸州老窖等个股累计净买入金额超1亿元。

    “北上资金”还逆势加仓部分电子板块个股,海康威视获加仓14.73亿元,最新流通股持股比例已突破13%。其次,大族激光、歌尔股份、紫光国芯、中航光电、蓝思科技等也获增持。

    “北上资金”加仓部分电子板块个股,应该是对于芯片国产化的预期。对此,东吴证券表示,中兴通讯事件或刺激芯片国产化进程,比如在保证品质前提下通讯电子厂家会尽可能考虑中国产品。不过,从通讯产品本身来讲,认证周期漫长,短期替代很难做到,另外国产芯片即便替代也不可能做到100%。

    3 “北上资金”为何逆势流入

    近期,外资持续净流入A股,或许与A股离正式纳入MSCI指数越来越近也相关。6月1日起,A股将正式纳入MSCI指数,市场普遍预计短期会有大量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力度也将持续加码。5月1日起,沪深港通每日额度将“扩容”4倍至520亿元。

    中信策略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境外机构对A股判断的关注点与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短期来看,境外机构对中国经济不悲观,看重中国实体经济短期走势,以及降准、减税等预期因素;二是,境内外机构对本轮国内去杠杆的理解完全不同。有序而可控的去杠杆,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实体经济领域,恰恰是海外机构对A股中长期偏好提升的关键,因为这显著降低了长期投资中国的后尾风险;三是,相比常规政策,海外机构对改革开放类的政策极为关注;四是,从全球配置来看,目前A股的内涵报酬率和风险溢价都很有吸引力。基于一致预期计算的中国股市内涵报酬率经过这轮调整后,已经从7%上升到了7.9%。基本面预期没有股价恶化得明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